一、衡量药学科管理水平的经济指标
药学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医院的药品供应,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参与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药学科不仅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是医院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药学科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工作。
衡量一个药学科的管理水平,包括诸多方面,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药学科的经济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学科的经济管理。过去医院药学科的评比、检查、验收,大多侧重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环境、设备条件、技术水平、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标准无疑对药剂科整体水平提高衡量起了一定规范作用,但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药学科,以上诸项标准伸缩性很大,甚至不能同日而语,何况有一些困难因素并不是衡量药剂科本身管理水平的标准。提出以下标准可作为衡量药学科经济管理水平的规范化标准供参考:
(一)药品加成率及核算方法 医院药品的利润指标是用加成率来表述的。药品加成率是每个医院十分重视的问题,但也是许多医院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目前各医院药剂科对药品的管理一直沿用“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的方法,但不同规模的医院对药品进行了微机管理,数据的录入,计算结果的提取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应该说药品加成率的计算是十分精确的,但这仅仅是一个“理论值”,这里所指的加成率应该是一个“实际值”。
我们看一下这个简单的公式:
本期消耗数=上期结存数+本期领(购)入数-本期结存数
式中两个“结存数”都应该是在单位时间盘点结果的记录。如果没有这两个“结存数”,上面的公式就变成:
本期消耗数=本期领(购)入数
显然把“上期结存数”和“本期结存数”两个不可能相同甚至可能相关悬殊的数忽略不计了,这就是有些医院长期不盘点而实行的“出库顶消”的药品管理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偶而盘点一次,仅有“本期结存数”而没有“上期结存数”,上面公式就变成:
本期消耗数=本期领(购)入数-本期结存数
这就是有些医院实行的“以存定消”的管理方法。由于“出库顶消”和“以存定消”这两种方法的药品的消耗数是极不精确的,所以这样算出的加成率也是极不准确的。如果药品的真正的加成率算不出,就会掩盖许多药品流失的漏洞,所谓的药品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定期盘点是取得药品加成率“实际值”的关键所在。
药品加成率的计算方法:
药品利润(N)=(销出价R-购入价W×总消耗量G即:N=(R-W)· G
N∝R·G
国家目前规定的药品加成率是:
西药1≮15%,中成药I≮16%,草药I≮30%。
从N∝R·G式中可知,药品利润与售出价及销出问题成正比,但药品售出价(即零售价)是国家规定的,这里可以看作一个常数,所以药品销出总量越大,药品利润也越大,当然R值越大,利润也会增大,如果企图通过擅自提高药价来增加利润是违法的,在这种情况下加成率虽然符合规定,但很可能掩盖部分药品的流失,所以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加成率,药品价格必须要准确。
从
全年平均月库存(以批发价计)
代表全年月均库存数(以批发价计)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yiyuanyaoxue/yiyuanyaoxue022.jpg[alt][/alt][/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