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本征亦称消耗性凝血病(consumption coagulopathy)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efibrinationsyndrome)。 【病因】 表5-5-5 DIC的常见病因1.妊娠并发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滞留,流产感染宫内引产,先兆子宫破裂 2.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出疹性病毒感染(天花、水痘、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斑疹伤寒,固紫色阴性杆菌感染(胆道感染,伤寒,暴发性细胞性痢疾,败血症等),固紫色阳性球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暴发性紫癜,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华佛氏综合征,恶性疟疾 3.大量组织损伤与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复合性外伤,体外循环,胸部,盆腔及前列腺手术等。 4.肿瘤及血液病:前列腺癌,肺癌,消化道各种粘液腺癌(尤其是广泛移转的晚期肿瘤),各种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 5.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结缔组织病 6.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输血及输液反应、中暑、肾移值后排斥反应、毒蛇咬伤、巨大血管瘤、药物反应及中毒等 |
鉴别点 | 原纤 | DIC | 不伴有DIC的肝病全身性出血 |
血栓形成 | 少见 | 常见 | 无 |
休克 | 少见 | 常见 | 较少见 |
血小板计数 | 正常 | 减少 | 正常或减少 |
出血时间 | 正常 | 延长 | 正常或延长 |
红细胞形态异常 | 无 | 常见 | 无 |
乙醇胶试验 | (-) | (+) | (-) |
3P试验 | (-) | (+) | (-) |
SDPS试验 | (-) | (+) | (-) |
FDP定量 | 明显增加 | 增加 | 一般正常 |
FDP/FgDP比值 | 无 | 升高 | - |
碎片D-二聚体 | 降低 | 增加 | 无 |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 明显缩短 | 正常或缩短 | 一般正常 |
纤维蛋白原定量 | 减低 | 正常或减低 | 正常或增加 |
因子V | 减少 | 减少 | 正常或减少 |
因子Ⅷ | 正常或稍降低 | 降低 | 正常或增加 |
治疗 | 纤溶抑制剂有效 | 肝素有效 | 补充凝血因子有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