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淋巴瘤(Lymphoma)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理】 人类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在动物中,有多种病毒可引起淋巴瘤的发生,例如Rous肉瘤病毒能引起家禽的淋巴瘤。但在人类只有两种病毒很明确与淋巴瘤有关,即EB病毒和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HTLV-1)。EB病毒已发现与非洲儿童的Burkitt淋巴瘤有密切的病因关系,EB病毒DNA已从Burkitt淋巴镏的细胞核中提取出来。但发生于非洲以外地区的同类型淋巴瘤则未发现与EB病毒有关。1980年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瘤细胞株中分离出一种独特逆转录病毒(C型RNA病毒)命名为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与1976年日本所发现的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是同一种病毒。以上这些说明病毒在人类淋巴瘤病因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这些现象表明淋巴瘤发生的可能机理:在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障碍的情况下,淋巴细胞长期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的刺激,导致增殖反应,由于T抑制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失去正常的反馈控制,因而出现无限制的增殖,最后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 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 [b]一、霍奇金病[/b] 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 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 | 预后 |
淋巴细胞为主型 | 好,平均存活9.2年 |
结节硬化型 | 较好,平均存活4.2年 |
混合细胞型 | 较差,平均存活2.5年 |
淋巴细胞减少型 | 最差 |
结节性型 | 弥漫性型 |
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 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 混合细胞性 组织细胞性 | |
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 |
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 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 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 中度恶性 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 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 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 G.弥漫性大细胞型 高度恶性 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 I.原淋巴细胞型 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 杂类 复合型、蕈样霉菌病 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 |
低度恶性 | 中度恶性 | 高度恶性 |
小淋巴细胞性 | 弥漫型裂细胞性 | 无裂细胞性 |
淋巴浆细胞性 | 弥漫型裂-无裂 | Burkitt淋巴瘤 |
滤泡型裂细胞性 | 细胞性 | 免疫母细胞性 |
滤泡型裂-无裂 | 滤泡型无裂 | 透明细胞性 |
细胞性 | 细胞性 | 多形细胞性 |
分化好髓外浆 | 分化差髓外浆 | 淋巴母细胞性 |
细胞瘤 | 细胞瘤 | (曲核与非曲核) |
蕈样霉菌病 | 不能分类 | 组织细胞性 |
病期 | 病变范围 |
Ⅰ期 | 单个淋巴结区受累(Ⅰ)或单个结外器官组织受累(ⅠE)。 |
Ⅱ期 | 膈的同侧两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受累(Ⅱ);或结外器官或组织和一个或更多淋巴结区受累(ⅡE)。 |
Ⅲ期 | 膈两侧淋巴结受累(Ⅲ),同时有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限性受累(ⅢE)或脾受累(ⅢS)或两者均有(ⅢSE)。 |
Ⅵ期 | 一个以上结外器官或组织(有或无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或播散性受累 |
方案 | 药物组成及剂量 | 用法 | |
MOPP | 氮芥6mg/m[SB]2[/SB] 长春新硷 1.4mg/m[SB]2[/SB] 甲基苄肼100mg/m[SB]2[/SB] 强的松40mg/m[SB]2 [/SB] | Ⅳ 第1和第8 天 Ⅳ 第1和第8 天 口服 1[XB]~[/XB]14天 口服 1[XB]~[/XB]14天 | 28天重复疗程 |
ABVD | 阿霉素 25mg/m[SB]2[/SB] 平阳霉素 10mg/m[SB]2[/SB] 长春花硷 10mg/m[SB]2[/SB] 氮烯咪胺 375mg/m[SB]2[/SB] | 均为Ⅳ于第1和第15天 给药,每28天重复 疗程 | |
MOPP/ABV | 氮芥 6mg/m[SB]2[/SB] 长春新硷 1.4mg/m[SB]2[/SB] 甲基苄肼 100mg/m[SB]2[/SB] 强的松 40mg/m[SB]2[/SB] 阿霉素 35mg/m[SB]2[/SB] 平阳霉素 10mg/m[SB]2[/SB] 长春花硷 6mg/m[SB]2[/SB] | Ⅳ 第1天 Ⅳ 第1天 口服 1[XB]~[/XB]7天 口服 1[XB]~[/XB]14天 Ⅳ 第8天 Ⅳ 第8天 Ⅳ 第8天 | 28天重复疗程共6个疗程 |
方案 | 药物组成及剂量 | 用法 | |
COP | 环磷酰胺 400mg/m[SB]2[/SB] 长春新硷 1.4mg/m[SB]2[/SB] 强的松 100mg/m[SB]2[/SB] | Ⅳ 第1[XB]~[/XB]5天 Ⅳ 第1天 口服 第1[XB]~[/XB]5天 | 每3周重复 |
CHOP | 环磷酰胺 750mg/m[SB]2[/SB] 阿霉素 50mg/m[SB]2[/SB] 长春新硷 1.4mg/m[SB]2[/SB] 强的松 100mg/m[SB]2[/SB] | Ⅳ 第1天 Ⅳ 第1天 Ⅳ 第1天 口服 1[XB]~[/XB]5天 | 每2[XB]~[/XB]3周重复 |
COPP | 环磷酰胺 600mg/m[SB]2[/SB] 长春新硷 1.4mg/m[SB]2[/SB] 甲基苄肼 100mg/m[SB]2[/SB] 强的松 40mg/m[SB]2[/SB] | Ⅳ 第1和第8天 Ⅳ 第1和第8天 口服 1[XB]~[/XB]14天 口服 1[XB]~[/XB]14天 | 28天重复 |
Ⅲ | A. 长春新硷 1mg/m[SB]2[/SB] 平阳霉素 4~7mg/m[SB]2[/SB] 阿霉素 35mg/m[SB]2[/SB] 环磷酰胺 350mg/m[SB]2[/SB] 甲基苄肼 100mg/m[SB]2[/SB] 强的松 40mg/m[SB]2[/SB] B. 长春新硷 1mg/m[SB]2[/SB] 阿霉素 35mg/m[SB]2[/SB] 环磷酰胺 350mg/m[SB]2[/SB] 甲基苄肼 100mg/m[SB]2[/SB] 强的松 40mg/m[SB]2[/SB] | 持续静滴第1天[XB]~[/XB]第2天 Ⅳ 第1天,随后持续VD2[XB]~[/XB]6天 Ⅳ 第1天 Ⅳ 第1天 口服 1[XB]~[/XB]5天 口服 1[XB]~[/XB]5天 Ⅳ 第1天 Ⅳ 第1天 Ⅳ 第1天 口服 1[XB]~[/XB]5天 口服 1[XB]~[/XB]5天 A22天接B22天再接B…… 共6周期(34周) | |
COEAP | 环磷酰胺 600mg/m[SB]2[/SB] 长春新硷 1.4mg/m[SB]2[/SB] VP[XB]16 [/XB]200mg/m[SB]2[/SB] 阿霉素 30mg/m[SB]2[/SB] 强的松 40mg/m[SB]2[/SB] | Ⅳ 第1和8天 Ⅳ 第1和8天 Ⅳ 第1天 Ⅳ 第8天 口服 1[XB]~[/XB]14天 | 28天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