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证治

肺为娇脏原主气,寒热蒸侵基气逆, 热壅胸高喘不宁,虚羸气短难报息。 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口鼻相通,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钱氏云: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此肺病之症也。《难经》曰:形寒则伤肺。儿之衣太薄则伤寒。《内经》曰:热伤脾。儿之衣太厚则伤热。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鼻者,肺之窍,肺受风,则喷嚏,鼻流清涕;受寒则鼻塞,呼吸不利;受热则鼻干,或为衄血;肺疳则鼻下赤烂。肺主皮毛,肺虚则皮干毛焦。病喘咳者,喘不止则面肿,咳不止则胸骨高,谓之龟胸。变惊者,死证也。肺属金,其体燥,病则渴不止,好饮水,谓之膈消。 真膈肺气与天通,药用清阳以类从, 肺实麻黄强泻白,阿胶虚补有奇功。 《内经》曰:天气通于肺,轻清为天。清阳出于窍。本乎天者,亲上也。故治肺病者,宜用辛苦升浮之药,如苦酸,必用酒炒,使上升也。钱氏立方,肺实者以泻白散、葶苈丸;虚者以阿胶散。祖训云:其法太简。肺主喘咳,因于寒者,麻黄汤为主;因于热者,以泻白散。肺热在胸者,以东垣凉膈散;渴饮水者,人参白虎汤;咽喉痛者,甘桔牛蒡子汤;咳有痰者,玉液丸;肺虚甚者,调元汤。肺乃脾之子,虚则补其母也。或加①以生脉散。其法始备。 如肺久病,咳血不止,或咳而惊,或鼻干黑燥,或鼻孔张开而喘,或泻痢不休,大吼如筒,或面目虚浮,上气喘逆②,此皆肺绝之候,不治。 ①加:原作“单”,据忠信堂本改。 ②上气喘逆:原作“上喘气逆”,据忠信堂本改。 [b]泻白散:[/b]治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 桑白皮(炒黄)、地骨皮(焙洗),等分,甘草(炙),减半。 上[口父]咀,入粳米同煎,食后服。 [b]葶苈丸:[/b]治乳食冲③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甚喘促者。 甜葶苈(去土,隔纸略炒)、黑牵牛(炒)、杏仁(去皮尖,炒黄,另研,双仁者杀人)、汉防己,各等分。 为末,入杏泥,取蒸陈枣肉,和捣为剂,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九丸,淡生姜汤,乳食后或临卧服,量儿加减。 此方因乳食冲③脾、痰甚者及壮实小儿可用之。苟不因乳食所伤而痰甚者,如怯弱者,宜去牵牛,加真苏子(炒)各等分为丸。 ③冲:忠信堂本作“伤”。 [b]阿胶散:[/b]治久咳嗽,肺无津液。 阿胶,一两五钱,蛤粉④(炒)、黍粘子,二钱半,炒。马篼铃,半两。炙甘草,一钱。杏仁(去皮尖)七分⑤。糯米,一两。 这粗末,煎,食后温服。 ④蛤粉:原作“葛彩”,据忠信堂本改。 ⑤分:忠信堂本为“个”。 [b]小阿胶散:[/b]治风热痰涎,潮热喘促⑥,搐掣窜视。 透明阿胶,炒,二钱半。紫苏,一钱。 为末,每服一钱,入乌梅肉少许同煎、灌下,神效。 热出于肺,热则生风,阿胶清肺行便故也,肺风用之尤效。 ⑥风热痰涎,潮热喘促:原作“治风热涎潮喘足”,据忠信堂本改。 [b]麻黄汤、玉液丸:[/b]两方见后咳嗽。 [b]调元汤:[/b]见前脾脏。 [b]东垣凉膈散:[/b]见后发热。 [b]人参白虎汤:[/b]见前脾脏。 [b]甘桔汤:[/b]治涎热,咽喉不利。 甘草(炒),二两。桔梗(泔浸二时,焙干用),一两半。加牛蒡子(炒),五钱。 为末,每服入阿胶少许水煎⑦,食后温服。 ⑦入阿胶少许水煎:原作“入阿胶泡故煎”,据忠信堂本改。 [b]生脉散:[/b]此孙真人所立方,使人夏月常服。 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 见大人科中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