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证
[b]外眼病风热证居多,或感风热病毒,或外风引动内热,或风证热化。同一风热证,又有风重于热,热重于风,风热并重之别,临床须细辨。[/b]
按:风热证,风之挟热也,本属风证,因外眼病风热证多见,故另立一门。
[b]风热轻证,流泪生眵,沙涩发痒,结膜充血,舌苔正常,或舌红苔薄,银翘荷芩汤主之。病及角膜浅层,点状或树枝状浸润,流泪、畏光、刺痛者,银翘柴芩汤主之。[/b]
按:本条病位浅,病邪轻,治以轻剂。银翘荷芩汤、银翘柴芩汤皆辛凉之剂,因病位不同,组成稍有差异。本条辨病邪与辨病位相结合,重在辨病邪。
[b]银翘荷芩汤[/b]
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5g,黄芩10g,茺蔚子10g,赤芍药10g,荆芥5g,防风5g,牡丹皮5g,车前子10g(包)。
水煎服。
[b]银翘柴芩汤[/b]
金银花10g,连翘10g,柴胡10g,黄芩10g,荆芥5g,蝉蜕5g,赤芍药10g,牡丹皮10g,茺蔚子10g,车前子10g(包)。
水煎服。
[b]风热重证,胞睑红肿,眵泪交流,痛痒并作,沙涩羞明,球结膜高度充血,伴水肿出血,或现寒热,舌红苔薄,麻黄大黄汤主之。若邪传风轮,角膜上皮点状浸润,或上皮下粗点样混浊,仍主以麻黄大黄汤。病退邪减,按风热轻证治之。充血消退,角膜上皮下粗点样混浊迟迟不除者,柴芩退翳汤主之。[/b]
按:本条病证多见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等病,病变虽在浅层,但风热邪重,故主以重剂。流行性角结膜炎的角膜上皮下损害可持续数月,甚则数年,另立柴芩退翳汤,清风热余邪,退翳磨障明目,促进点状混浊吸收。
[b]麻黄大黄汤[/b]
麻黄10g,制大黄10g,荆芥10g,黄连10g,牡丹皮10g,赤芍药10g,茺蔚子10g,车前子10g(包)。
水煎服。
[b]柴芩退翳汤[/b]
柴胡10g,黄芩10g,防风5g,菊花5g,生地黄黄15g,苍术5g,炙甘草5g,谷精草5g,蝉蜕5g,石决明15g(先煎)。
水煎服。
[b]风热重证,胞甚肿,不能睁开,泪多痛剧,羞明沙涩。结膜睫状混合充血,角膜溃疡,或在浅层,或在浅实质层,色尚灰白。头痛鼻塞恶风,口渴便结,舌红苔薄。当投重剂 ,双解汤主之,乌黄汤亦主之。[/b]
按:本条为角膜风热重证,不从五轮辨证,而从病邪论治。本条特点为痛剧,方中风药选用辛散走窜,善能止痛之品,与上条有别。乌黄汤吸取内科使用川乌治疗头风的经验,在眼科领域标新立异。
[b]双解汤[/b]
藁本10g,细辛5g,薄荷5g,白芷10g,制大黄10g,黄连10g,防风5g,木通5g,白芍药10g,枳壳5g,甘草5g。
水煎服。
[b]乌黄汤[/b]
制川乌10g,制大黄10g,细辛5g,千里光10g,连翘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牡牡丹皮10g,当归10g,茺蔚子10g。
水煎服。
[b]服双解汤或乌黄汤,诸证得减,风热之邪渐解,当用轻剂 ,宜银翘柴芩汤。若服汤病不解,风从热化,当于火热门求之。[/b]
按:病减则剂亦减,邪变则治亦变。以上四条示风热目病大概证治,以下分列各部风热证。
[b]银翘柴芩汤[/b](方见前)。
[b]眉骨疼痛,午时尤重,鼻塞黄涕,发热恶风,舌红苔薄黄。风热上受,阳气相抗,当祛风清上,加味选奇汤主之。[/b]
按:风热为阳邪,盛于阳分,中午为阳中之阳之时,故痛甚。阳明经行于身之前,额属阳明,眉骨亦属其部。本条眉骨痛者,风热客于阳明也,故方中多选用阳明经药。选奇汤(方见卷三眼科方歌·祛风剂)原为祛风之剂,方中黄芩为制约而设,今加大剂量,而为清热之用。
[b]加味选奇汤[/b]
羌活10g,防风10g,黄芩10g,生甘草5g,白芷10g,石膏30g,川芎10g,蔓荆子10g,白僵蚕10g,桔梗10g,苦丁茶10g。
水煎服。
[b]迎风泪出,泪点周围红润,泪道通畅或狭窄,结膜轻度充血,伴发痒生眵者,风热客于泪窍,止泪当须通窍疏风清热,细辛石膏汤主之。[/b]
按:迎风泪出,有冷泪、热泪之分,单纯依据泪液之性质,临床鉴别较困难。本条重在辨局部形证。泪窍通于鼻,肺气亦通于鼻,故风热客于泪窍者,治在上焦。
[b]细辛石膏汤[/b]
细辛6g,石膏30g,连翘10g,黄芩10g,川芎10g,白芷10g,薄荷5g,菊花5g,桔梗10g。
水煎服。
[b]风热目痒,结膜轻度充血,或眦角糜烂,伴生眵沙涩。欲解风热之邪,当于血中求之,荆芥生地黄汤主之。[/b]
按:上条以泪为主,本条以痒为主,皆风热之证,主证不同,治法亦异。血中求之者,或凉血,或活血,以利风散热清。本条常见于慢性结膜炎、眦角性结膜炎、沙眼等病,其痒之程度较轻,非比痒若虫行症之奇痒。
[b]荆芥生地黄汤[/b]
荆芥5g,生地黄15g,蝉蜕5g,白蒺藜10g,薄荷5g,当归10g,木通5g,赤芍药10g,川芎10g,菊花5g。
水煎服。
[b]风热客于眼睑,结于皮肤,红肿痒痛,疱疹簇生,或疱疹、痂盖相间,舌红苔薄者,凉膈清脾饮主之。若风热挟湿,水泡晶莹,凉膈清脾饮去生地黄加苡仁、防已、滑石方主之。[/b]
按:本条常见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红肿痒痛为其辨证要点。凉膈清脾饮在原著中治鸡冠蚬肉[1],此症常需手术治疗,但该方具较好的清热疏风凉血功效,故用于本条的治疗。水泡晶莹,皮肤间水湿阻滞,去生地黄阴腻,加利湿之品。
[b]凉膈清脾饮[/b](《审视瑶函》)
荆芥5g,石膏30g,防风5g,赤芍药10g,生地黄15g,黄芩10g,连翘10g, 栀子10g,薄荷5g,生甘草5g,灯芯30段。
水煎,食后热服。
[b]凉膈清脾饮去生地黄加苡仁、防已、滑石方[/b]
荆芥5g,石膏30g,防风5g,黄芩10g,连翘10g,赤芍药10g,栀子10g,薄荷5g,生甘草5g,生薏苡仁30g,防已10g,滑石10g,灯芯30段。
水煎服。
[b]眼睑风热证,风热内传,则按所传各部风热证治之。若邪已热化,则于火热门中求之。[/b]
按:“风者善行而数变”,风热之邪亦易于传变。风热由眼睑传内,则邪趋深入,病情加重。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常可发生角膜疱疹、浅层角膜炎、角膜实质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证,按并发证所在病位,结合病邪性质施治。
[b]风热结于白睛,气血郁滞,球结膜局限性充血,现见疱疹,甚者巩膜浅层充血,结节隆起,流泪、沙涩、胀痛,证属初起,当以宣泄,麻膏芩部汤主之。若邪轻证不重者,治以轻剂,银翘芩部汤主之。[/b]
按:本条特点为风热客于白睛,局部气血流行不畅,形成疱疹或结节,治宜宣散泄热,结合病位,用药偏于肺经,根据邪之轻重,选用重剂或轻剂。
[b]麻膏芩部汤[/b]
麻黄10g,石膏30g,百部10g,黄芩10g,前胡10g,桔梗10g,薄荷5g,枳壳5g,牡丹皮10g,赤芍药10g。
水煎服。
[b]银翘芩部汤[/b]
金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百部10g,前胡10g,桔梗10g,赤芍药10g,牛蒡子10g,荆芥5g,牡丹皮10g,枳壳5g。
水煎服。
[b]外风引动肝火,风火升扰,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头眼胀痛,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舌红苔薄白者,羚角细辛汤主之。[/b]
按: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瞳孔散大强直,眼压急骤增高,睫状充血,角膜雾样混浊,为肝胆之火上窜,冲斥眼内真气,神水因之阻滞。间有初起伴寒热者,肝火为外风引动,外风为诱因,一旦外邪解除,即按火热门中治法治之。
[b]羚角细辛汤[/b]
羚羊角3g(研末,药液冲服),细辛6g,黄芩10g,防风5g,制大黄10g,茯苓30g,羌活10g,茺蔚子10g,车前子10g(包)。
水煎服。
[b]热毒内发,风邪外加,风火蒸灼,虹膜睫状体炎急性发作,胞浮赤痛,泪多畏光,沙涩难睁,眉骨酸痛,口渴,舌红苔薄。当外散引动之风,内清亢盛之火,抑阳酒连散主之。[/b]
按:热毒因外风引动而发,言热毒不言某脏某腑,泛指脏腑积热。《原机启微》将虹膜睫状体炎称为强阳搏实阴之病,治以抑阳酒连散,谓抑阳而缓阴,抑阳用清火药,治阳气之强盛,缓阴用辛散药,治阴气之紧急。此种解释似乎玄奥,抑阳酒连散乃祛风清热之剂 ,故列本条风热证。
[b]抑阳酒连散[/b](《原机启微》)
蔓荆子10g,前胡10g,羌活10g,白芷10g,甘草5g,黄芩10g(酒制),栀子10g,寒水石30g(或石膏30g),黄连10g(酒制),防已10g,生地黄15g, 独活10g,黄柏10g,防风5g,知母10g。
水煎服。
[b]服抑阳酒连散,频滴阿托品液,诸证悉减,瞳孔业已散大,当减其剂,加减酒连散主之。若证未解,风从热化,血热瘀结,当于火热门中求之。[/b]
按:加减酒连散为抑阳酒连散之轻剂,用于滴扩瞳药后刺激证状减轻者,为临床所多用。
加减酒连散
知母10g,黄柏10g,石膏30g,茯苓10g,当归10g,黄连5g,独活10g,生地黄15g,羌活10g,防风10g,蔓荆子10g,防已10g。
水煎服。
【注释】
[1]鸡冠蚬肉:相当于睑内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