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
[b]寒暑燥湿风火是为六气[/b][SB][1][/SB][b],当其位则正,过则淫,人有犯其邪者,皆能为目患。风则流泪赤肿,寒则血凝紫胀,暑则红赤昏花,湿则沿烂成癣[/b][SB][2][/SB][b],燥则紧涩眵结,火则红肿壅痛。[/b](《银海指南·六气总论》)
按:风寒暑湿燥火为自然界中六种气候变化,正常情况下称六气,如果侵犯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则成为六种不同的致病因子,称为六邪或六淫。六邪客于机体,均能伤于眼。六邪是六种不同个性的病因,各有特点。邪不可见,但证可辨,根据证状的特异性可以辨别邪的性质。风性动,能激发泪水而出,流泪为风证常见之证状。风为阳邪,亦能致眼红肿,但红而较淡,肿而不硬;寒能使经脉凝闭,气阻血滞,病变部色紫而胀;暑亦火热之性,但易伤津耗气,使眼失供养,除红赤外,可发生视物模糊;湿易伤脾,其性类水,故脾所属之上、下胞睑糜烂、渗出、搔痒者,湿之征象;燥邪易伤津耗液,经络缺液之滋养则眼睑拘急,眼内乏液之濡润则干涩不舒。燥胜则干,故眵干而结;火乃热之极,火性急迫,壅遏气血,红肿热痛为其发病特点。
[b]《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夫肉腠固,皮毛密,所以为害者,安从其来也。今为物之所伤,则皮毛肉腠之间,为隙必甚,所伤之际,岂无七情内移,而为卫气衰惫之原,二者俱召,风安不从。[/b](《原机启微·为物所伤之病》)
按:眼外伤引起机体卫外功能的失常,其机理,一是眼部皮肤、肌肉及眼球组织的直接损伤,二是外伤后情志变化,影响了卫气的固密。风为阳邪,善于上行,眼外伤之时,风邪最易乘虚侵犯,而出现畏光、流泪、头眼疼痛等风邪见证。本条阐述正常情况下,作为六气之一的风,不能致病,只有当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时,风邪才能伤害于眼。
[b]风邪发于前,火邪继于后,故凡人之病目者,皆以为风火也。[/b](《银海指南·六气总论》)
按:风为百病之长,为六淫发病之先导,且风性上行,更易侵眼,其余几种病邪常附于风邪为患,其中又以火(热)邪为多见。火邪发于后,包括风邪化火,风邪挟火,外风引动内火种种,故风火(热)眼病在临床多见。
[b]是以冲风[/b][SB][3][/SB][b],泣[/b][SB][4][/SB][b]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b][SB][5][/SB][b]内守[/b][SB][6][/SB][b]于精[/b][SB][7][/SB][b],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b](《素问·解精微论》)
按:本条有二层含意,一为风激泪下,一为体内有火邪灼液。本条乃外风引动内火,属风热之证,流出之泪,当热而浊,即后世所称迎风热泪症。
[b]故因虚窍[/b][SB][8][/SB][b]不密,而风邪引出其泪也。中有隐伏之火发,故泪流而热。[/b](《审视瑶函·迎风热泪症》)
按:本条进一步阐述迎风热泪症,突出窍虚之病机。眼为五官之一,亦在体表,需得到卫气的护卫。若卫气不密,则窍虚,遇风不能拒,风邪乘虚侵入而发病。窍虚,亦包括肝虚,目为肝之窍,肝虚其窍亦不固。
[b]且目为窍至高,火性上炎,最易从窍而出。[/b](《审视瑶函·眼不医必瞎辩论》)
按:金代张子和氏提出“目不因火则不病”(语见《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本条阐明其理。上七窍之中,目窍部位最高,火性特点之一为炎上,故易从其空窍而发,此亦循自然界之规律。火邪有由外而感,有自内而生。就内而言,脏腑功能失调,皆可产生火邪,故火邪目病又当详辨某脏某腑。然火之性,又有虚实之分,实火上炎,从目窍而出,虚火亦然。
[b]夫火在目为神光,火衰则有昏暝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b](《证治准绳·五轮》)
按:火有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生理之火即体内阳气,亦称少火,升腾于目为神光。若阳气衰弱,即少火不足,而致神光不充,视物模糊。病理之火,即亢盛之阳气,上炎于目则为火热诸病。
[b]设触冒严寒,即伤膀胱寒水之经,头疼腰强,发热恶寒,因循不治,传变多端,上乘空窍,发为目病,冷泪翳障,视物昏花。[/b](《银海指南·寒》)
[b]目为五脏之精华,禀天阳之真气,若为阴寒所制,必致失光昏眊[/b][SB][9][/SB][b],内障遮睛。[/b](《银海指南·寒》)
按:寒有外寒、内寒之别。前条言外寒,后条言内寒。外寒伤目,郁遏阳气,发为红赤、冷泪、风轮翳障等症。内寒伤目,阴寒内盛,阳气不能发越,则神光丧失或不充。
【注释】
[1]此句在原著为:《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天有五行,以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火,是为六气。因所引经文有误,故根据文义,稍加改动。
[2]癣:指眼睑皮肤增厚,伴有鳞屑,或有渗液,痛痒,经久不愈。
[3]冲风:被风刺激。
[4]泣:泪水。
[5]阳气:指亢盛之阳气,即壮火。
[6]守:搏。
[7]精:泛指阴精,包括水液。
[8]虚窍:指目窍。
[9]眊(mào 冒):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