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量过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者,称为“经量过少”。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外感寒邪,饮食劳倦,情志过极或正气不足等因素,使精血衰少,血海空虚空虚或瘀阻痰凝,经脉壅阻而致。
一、血虚 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虚失运,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亏耗营血,以至血海失充,发而为病。
二、肾虚 多产房劳,或少年肾未充,以至精衰血少。血海不盈,发而为病。
三、血瘀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阻滞胞脉;或外受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行而不畅,发而为病。
四、痰湿 饮食失节,损伤脾气,或冒雨涉水,外受湿邪,湿阻脾阳,水湿不运,湿聚成痰,下阻经脉,血行不畅,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临证应根据月经的色、质、舌脉及有无腹痛等情况,辩清虚实。一般色淡、质
清、腹绵痛者,属虚;色紫黯有块腹痛拒按者,属瘀;色淡红,质粘腻者,属痰湿;经量骤然减少者多实,逐渐减少者多虚。由于本病临床虚多实少,故治疗时以濡养精血为大法。
[b]一、血虚[/b]
「主证」 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伴见一组血虚⑹之症。
「病机」 阴血不足,血海空虚。
「治法」 补血益气,健脾调冲。
「方药」 [b]滋血汤[/b](《证治准绳》)加味。
人参 山药 黄芪 茯苓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山茱萸 枸杞 陈皮
本方为滋血汤加山茱萸、枸杞、陈皮。
方中人参、黄芪、山药、茯苓益气健脾;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养血调经;山茱萸、枸杞滋补肝肾,填补冲任;陈皮理气醒脾,使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收补血益气,填精调冲之功。
[b]二、肾气亏虚[/b]
「主证」 经来量少,色淡黯,质薄,腰膝酸软,夜尿多,脉沉。
「病机」 肾气亏虚,精血不足。
「治法」 补肾填精精养血调经。
「方药」 [b]归肾丸[/b](《景岳全书》)加味。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茯苓 当归 枸杞 杜仲 菟丝子 补骨脂 益智仁
本方为归肾丸加补骨脂、益智仁。
方中菟丝子、杜仲、山茱萸、枸杞平补肾气;熟地、当归补血调经;益智仁、补骨脂温养肾气;山药、茯苓健脾和中。
若见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等症,此为肾阳虚之象,酌加淫羊藿、巴戟、仙茅等温肾助阳之品;若证见手足心热,颧红咽干等,此为肾阴虚之象,酌加女贞子、知母、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
[b]三、血瘀[/b]
「主证」 经行量少,色黯黑有块、质稠,小腹胀痛或刺痛拒按,血块排出而痛减。舌质黯有瘀点,脉弦涩。
「病机」 瘀阻经遂,血行不畅。
「治法」 活血化瘀,补血调经。
「方药」 [b]桃红四物汤[/b](《医宗金鉴》)合[b]失笑散[/b](《和剂局方》)
熟地 川芎 白芍 当归 桃仁 红花 五灵脂 蒲黄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蒲黄活血化瘀;熟地、当归、白芍养血调经;五灵脂活血止痛。
若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此为寒凝血瘀之象,酌加台乌、吴茱萸、桂枝等温通血脉之品。
[b]四、痰阻[/b]
「主证」 经来量少,色淡红,质粘腻,挟带而下,形体肥胖,胸闷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
「病机」 痰浊内停,阻滞经络。
「治法」 腱脾燥湿,化痰调经。
「方药」 [b]苍附导痰丸[/b](《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
茯苓 半夏 陈皮 甘草 苍术 香附 南星 枳壳 生姜 神曲
方中半夏、南星燥湿化痰;苍术、陈皮、茯苓健脾燥湿;香附、枳壳理气行滞;甘草、生姜、神曲培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凑健脾燥湿,化痰调经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