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失眠是指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或因睡眠障碍以至于人们在醒后觉得睡眠不足。
失眠并不是病,而是一个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这些因素包括情感及躯体障碍和药物使用。不管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出现失眠,常伴发于情感障碍如激动、焦虑、抑郁或恐惧。有时人们难于入睡仅仅是由于脑及身体尚未疲乏。
当人变老后,睡眠减少,睡眠时相也发生改变:4期睡眠变短并最终消失,各期中清醒时间增多。这些变化虽然是正常的,但常使老年人觉得他们睡眠不够,目前尚无证据说明老年人需要与年轻人一样多的睡眠或需要药物来纠正这些正常的与年龄相关的改变。
早醒类型在老年人中较常见。一些人可正常入睡,但几小时后即醒且不能再次入睡。有时他们会时睡时醒睡眠不满意。任何年龄出现的早醒都可能提示抑郁。
睡眠类型被打乱的人可能经历睡眠节律倒错:他们在不恰当的时候入睡而在应当睡时却睡不着。这些倒错常发生于有时差(特别是从东到西),不规则的夜班,工作时间经常变换,或过度饮酒,也可能是药物副作用。脑内生物钟的破坏(如患脑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也可打乱睡眠节律。
【诊断】
诊断失眠,医生应评估病人的睡眠类型,有无药物、酒精和禁药的使用;精神压力及体力活动的程度。由于一些人需要的睡眠较他人少,所以失眠的诊断应根据个人需要而定。通常医生将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指无明显相关生活事件压力的长期失眠,后者则继发于疼痛、药物、激动、抑郁或极度压力等因素。
【治疗】
失眠的治疗要根据原因及严重程度。老年人的年龄相关性睡眠改变通常不需治疗,因为这种变化是正常的。由于随年龄增大总睡眠时间减少,老年人可能会发现晚睡早起是有益的。失眠病人在睡前一小时,应安静和放松并使卧室气氛有助于睡眠,低柔的光线,最低噪声及舒适的卧室湿度是必需的。
如果失眠是由情感应急而致,针对缓解应急的治疗比服用睡眠药更有效。当失眠与抑郁有关时,一些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改善睡眠。
当睡眠障碍干扰了个体的正常活动和健康感时,间歇使用镇静、催眠药可能会有帮助。
[b]睡眠药物(不要轻易服用)[/b]
镇静药(催眠药、轻度镇定剂、焦虑药)是最常用的药,大多数相当安全,但一旦一个人习惯用它们后可能会变得无效。停用后,可能会产生戒断现象。使用了很多天后,一旦停用可能会使原有睡眠障碍恶化(失眠反跳)并增加焦虑。医生推荐逐日减量,完全撤药可在几周内完成。
大多数镇静药需有医生处方,因为它们可使人成瘾,也可能出现过量。镇静药对老年人和有呼吸问题的人尤其危险,因为他们可能会抑制脑呼吸中枢;也会降低白天警觉性,造成驾驶和机器操作危险,当与酒精和其他镇静药、麻醉剂、抗组胺药、抗焦虑药同时使用时尤其危险。所有这些药都可造成嗜睡及呼吸抑制,联合作用更危险。
最常用和安全的镇静药是苯二氮卓类。因为它们不减少总的REN睡眠量,不减少梦。一些苯二氮卓类在体内贮留时间较其他长。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及排泄较年轻人差,可能更易出现白天嗜睡,语言含糊及摔倒。因此,医生应尽量避免开长效苯二氮卓类,例如硝基安定、氯硝安定及安定。
巴比妥类曾一度是最常用的镇静药。眠尔通不如苯二氮卓类安全。水合氯醛相对安全但不如苯二氮卓类常用。一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能减轻抑郁相关性失眠或恐惧发作所致的早醒,但副作用是一个问题,尤其在老年人。盐酸苯海拉明及晕海宁,是二种不贵的非处方药,能缓解轻度或一过性睡眠障碍,但不用作催眠药,且它们有潜在的副作用,尤其对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