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肌张力与痉挛模式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kangfuyixue/kangfuyixue082.jpg[alt]异常肌张力与痉挛模式[/alt][/img] 即:①中枢抑制系统↓(削弱式消失)→从而使皮层下中枢功能释放。②环境的各种刺激可对皮层中枢下中枢的变化系统的作用也增强,表现为输入强化,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去大脑动物伸肌强直,脑卒中患者的肌痉挛也可因此来解释,痉挛造成患者特定的异常姿势模式。 基于这个原理:脑卒中患者不能以恢复肌力为标志,而应以运用各种技术打破痉挛模式,建立随意的、协调的、分立正常运动模式为目的。 区别:外周N损伤→是肌肉力量变化过程,它的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是正常的。中枢性损伤→瘫痪,失去运动控制的全过程。 [b]一、异常肌张力[/b] 定义:肌张力—临床上以被动运动机体的某部分时所感到的抗助来表示的。 异常肌张力:肌张力过低,过高,痉挛。表现为协调活动差。 (一)肌张力过低:是指被动运动机体的某一部分时,感到阻力过小或无阻力。常在脑卒中最初1-2周—软瘫其。 原因:脑损伤后→皮层下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指令性控制,而其自身对运动控制作用尚未建立。发生地大脑及脊髓损伤休克期,小脑、锥体束受损,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二)肌张力过高—被动活动时感到阻力↑ 常见于脑皮层+锥体束损伤,肌肉脱离上行控制。 (三)痉挛—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并不是某块肌肉的张力增高所致。痉挛分为: 1.重度痉挛—不能运动。 2.中度痉挛—可产生某些缓慢的运动,但需极其用力,并伴有协调异常。 3.轻度痉挛—可做相当协调的粗大运动,但不能做肢体各部分精细的选择性运动。 检查肌张力 视:病人在主动活动时的协调性。 强:触摸肌肉及被动活动时的阻力。 反射:增强或减弱。 [b]二、特定姿势[/b] 由于偏瘫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它们或多或少地固定在几种痉挛的异常模式上,患者不能改变这一模式或只有在过分努力时才能改变一些。典型的痉挛模式见表4-3-4。 表4-3-4 典型的痉挛模式
头部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肩胛骨回收,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时关节屈曲伴前
上肢臂旋前(也可见旋后)
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
躯干躯干向患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足跖屈、内翻
足趾屈曲、内收(偶有大趾表现出明显的Babinski征)
注:上肢表现典型的屈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