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腹痛用药

[b](一)腹痛的治疗原则[/b] 1.腹痛病因未明,慎用止痛剂,尤其是麻醉性镇痛剂,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 2.针对病因和腹痛机制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腹痛应抗炎,有肠痉挛时应解痉止痛。急性肠梗阻、穿孔时应禁食、胃肠减压、及时手术和积极抗炎。肝脓肿或急性充血性肝肿大时应减低肝包膜的张力,前者穿刺引流脓液,后者应强心利尿剂。 3.纠正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急性腹痛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高热等,丢失水、盐应予补充;有的需要紧急手术,应在术前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予以支持疗法。 4.对非外科性腹痛又伴有明显精神因素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必要时结合暗示治疗,避免用镇痛剂,以免成瘾。 [b](二)治疗用药[/b] 1.抗胆碱能药 主要用于中空脏器痉挛性腹痛,如肠痉挛、胆绞痛等。 (1)丁溴东莨菪碱:请见止吐药物。 (2)其他:如654-2、阿托品、服止宁等。 2.抗酸剂和抑酸剂 溃疡病、糜烂性胃炎时,高酸分泌刺激溃疡、糜烂面时可引起上腹痛,有时疼痛严重。抗酸剂可立即中和胃酸,抑酸剂则抑制酸的分泌,从而减轻疼痛。常用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铝凝胶、胃得乐、乐得胃、胃速乐,后三种抗酸剂由几种抗酸药物组成,以增强作用、减轻副作用。抑酸剂有以下几类。 (1)H[XB]2[/XB]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甲氰咪胍(Cimetidine)、呋喃硝胺(雷尼替丁,Ranitidine)。口服甲氰咪胍后,迅速在近端小肠吸收,60~90min达到血浓度峰值,半减期为2h。口服300mg甲氰咪胍后,抑酸效果可维持4h以上。呋喃硝胺抑酸作用比甲氰咪胍强5~6倍。口服150mg呋喃硝胺后抑酶作用长达12h。甲氰咪胍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这是由于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组织中H[XB]2[/XB]受体的结果。少数患者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而呋喃硝胺的副作用比甲氰咪胍为小。 (2)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roglumide)的结构与胃泌素结构的末端相似,能竞争壁细胞上胃泌素受体,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对粘膜也有保护作用。 (3)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能药作用于壁细胞上胆碱能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同时也通过对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而使胃酸分泌减少;此外,还能解除平滑肌痉挛达到止痛。 3.亚硝酸类和钙通道阻滞剂 硝酸甘油(Nitroglycerol)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Isosorbide dinitrate)。这些药物直接松弛平滑肌。解除胆道括约肌痉挛。口含后2~3min即起作用,硝酸甘油维持30min,消心痛可达6h以上,用于胆绞痛。由于亚硝酸类能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口含后能减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进食发噎、胸痛等症状。 钙通道阻滞剂使钙内流阻滞,松弛平滑肌,也可用于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近年来,已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口含心痛定后10min,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1~2h达最大效应(请见止泻药物)。 亚硝酸类和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服后可能引起头痛、眩晕。 4.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 为盐类泻药(见前)。口服33%硫酸镁50ml,可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地松弛胆总管下端Oddi括约肌,使胆囊收缩,胆汁排空。对于小结石引起的胆绞痛,结合其他治疗有可能达到排石止痛。 5.镇痛剂 (1)吗啡(Morphine):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理是与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关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抗痛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活体内抗痛系统。吗啡兴奋平滑肌,增加胆管、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因此单独用于胆绞痛、肾绞痛时,反而加重胆管、输尿管痉挛,所以应与解痉药物合用。也用于腹部术后、腹部外伤。肌注后30min吸收,疗效维持4~6h,半减期为2~3h。吗啡在肝脏代谢,经肾排出,可引起眩晕、呕吐、便秘。禁用于阻塞性肺疾患、严重肝病,以免加重呼吸衰竭和肝功能衰竭。 (2)哌替啶(度冷丁,Pethidine,Dolantin):其作用机理与吗啡基本相同。镇痛作用比吗啡弱(约相当于1/8~1/10)。主要用于内脏剧烈绞痛,也需与抗胆碱能药物合用。肌注50~100mg度冷丁后,10min产生镇痛效果,维持2~4h,半减期为3h。度冷丁也在肝内代谢。 6.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 蛔虫喜碱恶酸,遇酸后退缩,由于阿司匹林为酸性,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胆绞痛。服用后2~3天,胆绞痛停止后驱蛔。注意溃疡病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