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 | 总LD | LD同工酶 |
| AMI | 常测酶中,升高最慢(8-10h),但升高时间最长(5-10d),峰值可达10倍正常上限 | LD[XB]1[/XB]>LD[XB]2[/XB],并可持续到两周(部分病例总LD正常) |
| 充血性心衰,心肌炎 | 可升高达5倍正常上限 | LD[XB]1[/XB]>LD[XB]2[/XB] |
增 | 巨细胞性贫血 | 可升高达5倍正常上限,治疗正确迅速下降 | LD[XB]1[/XB]>LD[XB]2[/XB] |
| 病毒性肝炎 | 部分病例可升高达5倍正常上限 | LD[XB]5[/XB]>LD[XB]4[/XB](部分病例总LD正常 |
| 肝硬化 | 常轻度升高 | LD[XB]5[/XB]明显升高,LD[XB]5[/XB]>LD[XB]4[/XB] |
高 | 原发性肝癌 | 部分病例升高 | LD[XB]5[/XB]明显升高,LD[XB]5[/XB]>LD[XB]4[/XB] |
| 梗阻性黄疸 | 不定 | 常LD[XB]4[/XB]>LD[XB]5[/XB] |
| 肌肉损伤 | 视损伤程度不同而异 | 以LD[XB]5[/XB]升高为主 |
| 肌萎缩 | 可高达10倍正常上限 | 以LD[XB]5[/XB]为主 |
| 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结肠癌……) | 可升高,个别病例高达5倍正常上限 | 以LD[XB]3[/XB]为主,LD[XB]3[/XB]>LD[XB]1[/XB] |
变异 | | | 某些病倒,电泳出现LD[XB]6[/XB],常显示预后不佳 |
实用中此酶用于诊断AMI,特别是亚急性AMI。在AMI时,LD由于分子量较大(125000),在常用酶中升高最迟,但其半寿期较长,增高持续时间可达5-10天,此时其它酶活性已恢复正常,在亚急性AMI诊断上有一定价值。可惜的是,LD总酶诊断AMI的特异性较差,很多其它疾病,此酶都升高。LD同工酶则不同,诊断特异性可达95%以上,仅次于CK-MB,甚至有学者认为,只要测此二同工酶,不需作其它酶学检查就可诊断AMI。LD同工酶的高特异性是因为人体各组织器官中LD同工酶的分布情况并不相同,除心肌外,只有少数器官如红细胞中的LD是以LD[XB]1[/XB]为主,绝大多数的AMI患者血中的LD同工酶都可出现LD[XB]1[/XB]>LD[XB]2[/XB]变化,即所谓的“反转”(flip)类型变化,其持续时间甚至可超过总LD升高时间,达两周之久。临床上可见部分患者在恢复期,所有酶活性都降至正常,但仍有“反转”类型的LD同工酶变化,这些患者常有复发倾向,除AMI和心肌损伤,此种“反转”类型变化还见于溶血性贫血和巨细胞性贫血,但此类疾病在临床上不难与AMI相区分。
60年代临床上曾经用过所谓“α-羟丁酸脱氢酶”的测定来诊断AMI。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酶,所测的主要是LD[XB]1[/XB]的活性,目前国外已较少测定此酶而改用更精确的测LD同工酶的方法。
其次,LD及其同工酶常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肝细胞中主要为LD[XB]1[/XB],在肝实质病变时常出现LD[XB]5[/XB]>LD[XB]4[/XB],但由于正常血清中LD[XB]5[/XB]含量很少,不少病例就是出现同工酶异常LD[XB]5[/XB]>LD[XB]4[/XB]时,总LD活性仍为正常,故LD同工酶检查阳性率远高于总LD,一般在胆道疾患或梗性黄疸早期未累及肝实质时,不出现LD[XB]5[/XB]>LD[XB]4[/XB],仍为LD[XB]4[/XB]>LD[XB]5[/XB]。值得注意的是,在骨骼肌疾病和损伤时,也会出现类似变化,临床上诊断各型肌萎缩也常测定LD及LD同工酶,早期常为LD[XB]5[/XB]升高,但在晚期LD[XB]1[/XB]和LD[XB]2[/XB]也升高。
恶性肿瘤可由于肿瘤细胞恶性增长和坏死而引起血清LD升高,如转移到肝脏往往伴有LD[XB]4[/XB]和LD[XB]5[/XB]升高,此外一部分肿瘤,如白血病等常有LD[XB]3[/XB]和LD[XB]4[/XB]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