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证吐乳证第六十问
仲阳云∶初生下拭掠小儿口中秽恶不尽,咽入喉中,故呕吐,及多生诸病。呕者有声也,吐者吐出乳也。凡小儿乳哺,不宜过饱,若满则溢,故令呕吐,胃中纳乳,如器之盛物,杯卮之小,不可容巨碗之物,雨骤则沼溢,酒暴则卮翻,理之必然。乳母无知,但欲速得乳儿长大,更无时度,或儿睡着而更衔乳,岂有厌足,受病之源,自此渐至日深,导其胃气之虚,慢惊自此而得,可不慎乎,此候但令节乳为上,甚者宜令断乳,先此乳母可服调气之剂,儿服消食丸,化乳壮胃为上。议曰∶吐乳 乳,此症有数般,有冷有热,当自辨认。若吐自口角出,此是乳多消化不出,满而则溢,此非病也,常服消乳丸异功散,当令乳母节乳为上。冷吐可服观音散、香朴散,快脾等药。热吐则头额温,有黄涎而渴,小便赤少,此是热吐,多是伤暑热者有此症,乳母同服香薷散、五苓散。又有风痰吐,乃是伤风不解,吐乳夹痰,若经久必然生风,仍宜下疏风化痰药,竹茹汤去桂,五苓散、青州白丸子、温胆汤,又当留心调治,紫霜丸亦可服。
[b]杨氏消乳丸[/b] 温中快膈止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乃伤食不化故也。
香附(炒、一两) 甘草(炙) 陈皮(各半两) 缩砂仁 神曲(炒) 麦 (炒、各一两)
上为末,泡雪糕丸如黍米大,七岁以上绿豆大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又治百 内呕吐乳汁或大便青色上用小妇人乳汁一盏,入丁香十粒,去白陈皮一钱,于器内同煎三十沸,去丁香陈皮,稍热与儿饥时服。
[b]消食丸[/b] 治小儿饮食乳哺,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脾伤于冷,则宿食不消,此药宽中快气,消乳食,正颜色。
缩砂仁 陈皮 三棱(煨) 莪术(煨) 神曲(炒) 麦 (炒、各半两) 香附(一两炒)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十丸。
[b]和剂观音散[/b] 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至羸瘦。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则吐泻不已。此药大能温养脾胃,进美饮食。
石莲肉(去心) 人参 神曲(炒、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炙) 木香 绵黄 (炙) 白扁豆(炒、去皮) 白术(各一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温服。
[b]异功散[/b] 见第十七问。
[b]香朴散[/b] 治呕吐泄泻。
藿香 陈皮 浓朴(姜汁炒、各七钱) 半夏(汤泡七次、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同煎,如泻甚,加木香、肉豆蔻。
[b]香薷散[/b]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寒暑风冷之气所伤,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心腹疼痛,霍乱气逆,及吐利发热头疼,或呕或泻,或转筋拘急。
香薷(一两) 白扁豆(炒) 浓朴(姜汁制、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服。一方加黄连治泻痢,一方加芎芷、香苏散、治霍乱吐泻,暑月感冒伤暑之症。
[b]五苓散[/b] 见第五十二问。
[b]竹茹汤[/b]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葛根(七钱半) 半夏(半两、泡) 甘草(一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茹、枣少许,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细细服,不拘时,加茯苓三钱尤妙。
[b]苏合香丸[/b] 治传尸骨蒸,诸项劳瘵,顺气化痰,卒暴心痛,鬼魅疟疾,霍乱吐泻,赤白下痢,小儿惊搐。
苏合香油(五钱、入安息膏内) 安息香(一两、另为末、用无灰酒半升、熬膏)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荜茇 香附米 诃子(煨、取肉) 乌犀(镑屑) 朱砂(研、水飞、各一两) 薰陆香 片脑(研、各五钱) 麝香(七钱半)
上为末,用安息香膏入蜜和丸,如芡实大,空心用沸汤化下,小儿一丸老人四丸,酒下。亦可用蜡纸裹一丸弹子大,用绯绢袋盛,常带之,一切邪不敢近。去脑名麝香苏合香丸,治一切邪及胸膈噎塞,肠中虚鸣,宿食不消,余症并同。
[b]青州白丸子[/b] 治一切风痰,小儿惊风。
天南星(生) 白附子(生、各三两) 川乌头(去脐皮) 半夏(生、各七两)
上用井花水浸,次早另换新水,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为细末,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惊风薄荷汤调下。和苏合香丸服,名苏青丸。
[b]温胆汤[/b] 治小儿心经虚怯,夜卧不宁。
枳实 陈皮 茯苓 甘草 半夏(泡、各等分) 竹茹(少许)
上锉散,白水煎,加姜二片,枣一枚,空心服。
[b]紫霜丸[/b] 见第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