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医院,中西医结合成效显,专家谈临床四体会
3月1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接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C6病区)又传来好消息:15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了!这15位患者是该病区2月20日收治入院的,加上2月29日出院的6位患者,已有21人符合出院标准。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团队,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邹旭、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禹翔等带领下,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协同,力求为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
邹旭表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尽早参与治疗,尽快改善病人症状,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办法,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10天,该病区近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出院,邹旭介绍了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四大体会。
体会一:医护打出中西“组合拳”,一分治疗九分护理。科室医生均具有中西医结合的工作经验,在制定诊疗方案时,会注重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尤其是中医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具备突出优势的关键环节,会使用中医“组合拳”的办法辨证施治。另外,科室护士大部分具有护理重症患者的丰富经验。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但邹旭却强调“一分治疗,九分护理”。他说对于特殊病人,护理人员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不仅要完成每日的临床护理工作,还要照料患者的起居饮食,甚至要对患者出现的不安、焦虑、恐慌等情绪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八段锦、耳穴压豆、刮痧等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对患者进行情志调养,帮助患者康复。病区内的中医“智囊团”与强大的护理团队相互协作,让疗效得到了有力保证。
医生们在讨论治疗方案
体会二:中药处方“三因制宜”,专人专方。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方案;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第二批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在除夕抵达武汉支援,积累了救治经验。在国家制定的诊疗方案和张忠德教授的指导下,医疗队根据武汉地理、气候等特点,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地开具了几付普方。再结合每一个患者本身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加减,或直接开具专人专方。邹旭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必须尽早使用扶阳固脱的汤药,即使在发病初期有发热、胃肠道不适等表症,也应注重固本培元,扶助患者的元气不被损耗。
体会三:小小银针帮助降低耗氧立奇功。邹旭及其团队在病区查房时,都会携带针灸针,随时为病区内的患者施针治疗。邹旭认为,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炎症导致其氧合功能变差,除了通过外界力量提高供氧量,还可以通过针灸降低患者的耗氧量。运用回阳针、腹针、平衡针等手法,可以缓解患者气促气短、呼吸困难、失眠焦虑、心悸心慌、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从而使得他们的供氧与耗氧达到动态平衡点,患者血氧饱和度改善,病情就不会朝着危重症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的针法,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元气。
邹旭为患者施针治疗
体会四:氧疗法有效减少危重症发生率。血氧饱和度是判断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体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脏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病情就可能会向重症、危重症转变。及时给予氧疗法,对氧和功能差的患者会有很大帮助,降低其转为危重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供氧方案,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吸氧等。若患者病情需要,则及时送ICU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为救治赢得更多宝贵时间。钟南山院士在之前的一次电话会诊中推荐了一款专用雾化治疗仪:氢氧气雾化机,还亲自协调配备了几台送往病区。该治疗仪对于缓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缺氧症状具有一定效果。中医药的发展不应排斥现代文明成果,先进技术的引进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途径之一。
整理来源:广东中医药微信、广州日报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