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涎

《中华本草》

拼音
Yú Pí Xián
来源
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榆树茎皮部的涎汁。[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br]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割破茎皮,收集流出的涎汁。
原形态
落叶乔木,树干端直,高达20m。树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纵沟裂;小枝柔软,有毛,浅灰黄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2-10m,有毛;托叶早落;叶片倒卵形、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2-2.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幼时有短毛,老时仅脉腋有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明显,9-18对。花先叶开放,簇年成聚伞花序,生于去年枝的叶腋;花被针形,4-5裂;雄蕊与花被同数,花药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种子位于翅果中央,与缺口相接;果柄长约2mm。花期3-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边,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长。[br]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
功能主治
杀虫。主疥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