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茎叶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拼音
Niú Xī Jīnɡ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牛膝的茎叶。[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br]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圆柱形,直径5-10mm,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节膨大。单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项生及腋生,长3-5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mm;苞片宽卵形,长2-3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3mm,先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mm;花被片披针形,长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长圆形,长2-2.5mm,黄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长1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屋旁、林缘、山坡草丛中。[br]资源分布:分布于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广大地区。在有些地区则大量栽培,河南产的怀牛膝为地道药材。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具四棱,有分枝,表面棕绿色,疏被柔毛,茎节略膨大如牛膝状。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叶片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枯绿色,长5-10cm,宽2-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气微味微涩。
化学成分
茎叶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1];枝条含生物碱,含量在花期最高[2]。
性味
苦;酸;性平
归经
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寒湿;强筋骨;活血利尿。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淋闭;久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辞典》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
Niú Xī Jīnɡ Yè
来源
苋科植物[b]牛膝[/b]的[b]茎叶[/b],7~8月采。
功能主治
治寒湿痿痹,腰膝疼痛,久疟,淋病。 《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捣汁或浸酒。
复方
①治气湿痹痛,腰膝痛:牛膝叶一斤。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腹食之。(《圣惠方》) ②治老疟久不断:牛膝茎叶一把。切,以酒三升服。令微有酒气。不即断,更作。(《肘后方》) ③治眼生珠管:牛膝茎叶捣绞取汁,日三、五度点之。(《圣惠方》) ④治毒蛇咬伤:牛膝叶(鲜)、乌桕叶(鲜)各等分。酌加红糖白酒少许,捣烂外敷,每天换药两次。另用牛膝叶、乌桕叶(均鲜)各一两。擂汁,加甜酒少许内服。(《江西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