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仁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
Méi Hé Rén
英文名
seed of Japanese Apricot, seed of Mumeplant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br]采收和储藏:将成熟的果实,除去果肉,砸开核,取种仁晒干。
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部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化学成分
乌梅仁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约0.5%,梅仁含约4.3%。
性味
酸;平;无毒
归经
肺;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祛暑清络;益肝明目;清热化湿。主暑气霍乱;烦热;视物不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妇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绝产: 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长七枚,泽兰子五合,溲疏二两,藁本一两。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方》承泽丸)②治代指: 梅核中仁熟捣, 以淳苦酒和敷之。(《肘后方》)
各家论述
1.《吴普本草》:明目,益气。[br]2.《药性论》:除烦热。[br]3.《本经逢原》:清妇人子脏中风气积滞。[br]4.《本草求原》:治暑气霍乱。

《*辞典》

出处
《纲目》
拼音
Méi Hé Rén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b]梅[/b]的[b]种仁[/b]。
化学成分
种子含苦杏仁甙。
性味
①《药性论》:"味酸,无毒。" ②《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暑,明目,除烦。 ①《吴普本草》:"明目,益气。" ②《药性论》:"除烦热。" ③《本经逢原》:"清妇人子脏中风气积滞。" ④《本草求原》:"治暑气霍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妇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绝产: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长七枚,泽兰子五合,溲疏二两,藁本一两。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方》承泽丸) ②治代指:梅核中仁熟捣,以淳苦酒和敷之。(《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