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拾遗》:大红虾生临海、会稽,大者长一尺,须可为替。[br]2.《北户录》:红虾出潮州、潘州南巴县,大者长二尺。[br]3.《纲目》:闽中有五色虾,亦长尺余,彼人两两干之,谓之对虾,以充上馔。
拼音
Lónɡ Xiā
英文名
Prawn or lobster
别名
大红虾、海虾、红虾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虾科[b]中国龙虾[/b]、[b]锦绣龙虾[/b]等多种龙虾的[b]全体[/b]。[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anulirus stimpsoni Holthuis2.Panulirus ornatus(Fabricius)[br]采收和储藏:春季捕捞,鲜用或加工成龙虾仁。
原形态
1.中国龙虾,体长200-350mm,头胸甲宽42-50mm,个别更长大,头胸甲呈关圆柱形,散布有许多大小棘刺,每个小刺的基部周围列生刚毛。,无额角。眼大,地眼眶,有1对粗大而尖的眼上刺。触角板中央有一浅沟,板上有2对宜短的大棘和数对小棘,其腹面前缘具有3刺,中间一个较大。第1触角柄的第2节几达第2触角柄的末端;第2触角鞭部很长,柄部具粗刺。第1步足粗短,其余4对稍细长,各步足指节的腹侧列生刚毛,雌体第5频足的指节基部内侧生1个齿突成亚钳状。第2-4腹节背面左、右各有一较宽的横向凹陷,密生短绒毛。各腹节两侧末端有一向后外肢,形成宽大的尾扇,其前半部背面有多数小刺和短刚毛。背甲紫褐色或橄榄绿色,上部有许多很小的白色斑点。[br]2.锦绣龙虾,体长395-550mm,头胸甲宽95-132mm,头胸甲呈圆筒形,中部较宽,刺少且短小,无毛。无眼眶,眼上刺粗大,触角板上有2对大棘,中间还有1对小棘,腹面前缘有3刺。第1触角鞭长于其柄部,第2触角基部离得较开,鞭部很长,头胸甲后缘有一横沟,其中部较宽。腹部第2-6节背面光滑平坦,无任何横沟或凹陷。头胸甲背面具美丽的五彩花纹,步足呈棕紫色,上有黄白色圆斑,腹部背面有棕色斑。最大个体可达5kg以上。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栖息于5-40m深的浅海岩礁间,或在泥沙质的浅海间活动。[br]2.栖息于水深8-15m的岩石礁间或泥沙质的浅海底。夏、秋季产卵50万万粒,卵形小,孵出幼体头胸部宽大,腹部短小,需经数次蜕皮后,经历一游泳附段,才长成。[br]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沿海。[br]2.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以南,东海、南海。
化学成分
对虾的可食部分每100g含水分77g,蛋白质20.6g,脂肪0.7g,碳水化物0.2g,灰分1.5g,钙35mg,磷150mg,铁0.1mg,维生素 A36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mg,核黄素0.11mg,尼克酸1.7mg。体肌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对虾变褐色的原因,是因含酪氨酸酶,如用亚硫酸钢将酪氨酸还原,则不受此酶的作用,因而不变褐色。伊势虾(龙虾之一种) Panulirus japonicus Gray肌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g含水分84.78g,蛋白质14.20g,脂肪0.3,0.5g,糖元0.05,0.05-0.06g,灰分1.6,1.7g(前数为6月份含率,后数为 11月份含率)。此种龙虾每100g含维生素A元8国际单位,B110μg,B2100μg,尼克酸1.9mg,C3mg。每克肌肉含。一生育酚(即维生素 E)1.2mg以上;碘的含率仅低于海藻。干龙虾每公斤含碘6mg。伊势虾肌肉水提出物中,含以下各种物质(每公斤新鲜肌肉所含克数):6-篷基嘿吟(6-Hy-droxypurine或 Hypoxanthine)0.16,精氨酸5.2,组氨酸0.013,赖氨酸0.35,甜菜碱(Betaine)2.4,丙氢酸0.35,脯氨酸0.1,牛黄酸(Taurine)少量,乳酸 O.2,酪氨酸也存在。龙虾肌肉感口同其他动物,含与肌肉收缩有关的蛋白质--肌球蛋白(Myosin)、肌动球蛋白(Aetomyo-sin)及甲胺;尾肌含三甲镜氧化物(Trimethylamineoxide)约0.3%。龙虾尚含胆甾醇170mg%。壳和内服都含β-胡萝卜素,而壳中含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Lutein)、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海胆烯酮(Eehinenone)、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梳黄质(Cynthiaxanthin)等为数颇多。其壳中色素有三种,即α-甲壳青(α-Crustaeyanin)、β-甲壳青和一种黄色色素,它们的辅基都是虾黄质(Asta-xanthin)。β-甲壳青分子量为21800±1000,含虾黄质2分子。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安神。主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头疮;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g;或酒烫服;或炒食。外用:适量,捣烂敷。
复方
①补肾兴阳:对虾,烧酒浸服。(《纲目拾遗》)②治阳萎:活海虾若干,浸酒中醉死,炒食(《泉州本草》)③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裁、朱砂、骨碎补、拘杞子、续断、牛膝各二两,大虾米四两,菟丝饼四两。用烧酒二十斥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两。酒服完,将渣晒干为细末,蜜丸。每服二钱,酒送下。(《医学指南》)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大红虾弊,主蛔虫,口中疳NI,风瘙身瘁,头疮,龋齿,去疥癣。[br]2.《纲目拾遗》:对虾,补肾兴阳;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br]3.《随息居钦食谱》:开胃、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