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壳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
Línɡ Ké
英文名
pericarp of Maximorwica Waterchesnut, pericarp of Singharanut
别名
菱皮、乌菱壳、 风菱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皮。[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pa bispinosa Roxb.[br]采收和储藏:8-9月收集果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叶绿素,生自茎节,羽状细裂。茎细长,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叶集生茎顶,成莲座状,菱状三角形,长2.5-4cm,宽2-4.5cm,边缘上半部有粗锯齿,近基部全缘,绿色,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有细毛,后渐落,沿脉有毛;叶柄长2.5-5cm,有毛或无毛,近顶处有胖大海绵状的气室。花两性,单生叶腋;萼管短,有毛,裂片4;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钻状,柱头头状,花盘鸡冠状。果实为梢扁的倒三角形,两端有刺,两刺间距离3-4cm,腹背的萼裂片脱落。种子一颗。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
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
涩肠止泻;止血;敛疮;解毒。主泄泻;痢疾;胃溃疡;便血;脱肛;痔疮;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脱肛:先将麻油润湿肠上,自去浮衣,再将风菱壳水净之。(《张氏必验方》)②治头面黄水疮:来年老菱壳,烧存性,麻油调敷。(《医宗汇编》)③治无名肿毒及天泡疮: 老菱壳烧灰,香油碉敷。(黄贩翁《医抄》)④治指生天蛇:风菱角,灯火上烧灰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未溃者即散,已溃者止痛。(《医宗汇编》)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烧灰为末,调菜油搽痔疮。[br]2.《纲目》:止泄痢。[br]3.《纲目拾遗》:治头面黄水疮。[br]4.《本草推陈》:止便血。

《*辞典》

出处
《纲目拾遗》
拼音
Línɡ Ké
别名
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
来源
为菱科植物[b]菱[/b]或其同属植物的[b]果皮[/b]。
功能主治
治泄泻,脱肛,痔疮,疔肿,黄水疮,天泡疮。 ①《滇南本草》:"烧灰为末,调菜油搽痔疮。" ②《纲目》:"止泄痢。" ③《纲目拾遗》:"治头面黄水疮。" ④《本草推陈》:"止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脱肛:先将麻油润湿肠上,自去浮衣,再将风菱壳水净之。(《张氏必验方》) ②治头面黄水疮:来年老菱壳,烧存性,麻油调敷。(《医宗汇编》) ③治无名肿毒及天泡疮:老菱壳烧灰,香油调敷。(黄贩翁《医抄》) ④治指生天蛇:风菱角,灯火上烧灰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未溃者即散,已溃者止痛。(《医宗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