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散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处方
赤小豆1两,番木鳖2两,白及5钱,芙蓉叶2两,白蔹5钱,生大黄5钱,黄柏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痈疽阳症。
用法用量
葱蜜调涂。

《疮疡经验全书》卷九

处方
黄柏(去粗皮)1斤,川白及4斤,芙蓉叶1斤,紫花地丁1斤,天花粉半斤,白蔹半斤。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疮疖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
随疮疖痈疽发背,每用葱1把捣碎,加蜂蜜少许,再捣取汁调匀,搽患处四向,空中出毒,干再用余汁润之,以助药力。如葱汁不便,夏月用蜜水,冬月中蜜汤。

《顾氏医径》卷六

处方
菊花汁调郁金4两,白及4两,白蔹4两,大黄4两,黄柏2两,轻粉5钱,白芷4两,绿豆粉2两。
功能主治
束疔。主疔疮。

《药奁启秘》

处方
五倍子(焙)4两,川乌2两,草乌2两,天南星2两,生半夏2两,川柏2两,白芷4两,甘草2两,狼毒2两,陈小粉(炒黄)1斤。
制法
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
痈疽,根脚散漫不收束者。
用法用量
未成者,茶露同蜜调;将溃者,醋膏调;已溃者,麻油调敷。

《疡医大全》卷八引丁振宇方

处方
胆矾2钱,硼砂2钱,水银2钱,明雄2钱,黑铅2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大毒。
用法用量
火酒调敷。如不粘,加飞面6钱。

《疡医大全》卷八引吴近宸方

处方
生大黄4两,三柰4两,生南星4两,姜黄4两,生半夏4两,白及3两,人中白3两,白芷3两,天花粉3两,草河车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火毒,无名肿毒,痛疽,初起者即消,已成者即轻。
用法用量
用黄蜜调敷;如红白色者,用米醋调敷。

《喉科指掌》卷一

别名
青露散
处方
川大黄1两(粪缸内浸3日取出,晒干),川文蛤3钱,蜂房2钱,芙蓉叶1两,白及5钱,羌活5钱,人中白5钱,贝母3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敷一切腮颔焮肿,及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喉科紫珍集》有皮消五分,无人中白、贝母。

《中华本草》

拼音
Jīn Gǔ Sàn
别名
接骨散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麻叶豆腐柴和蒙自豆腐柴的根。[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remna urticifolia Rehd. 2.Premna henryana(Hand.-Mazz.)C.Y.Wu[P.steppicola Hand.-Mazz.var.henryana Hand.-Mazz.][br]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切片晒干。
原形态
1.麻叶豆腐柴,灌木,植株高1-3m。枝圆柱状,淡黄褐色,幼时疏生柔毛,老时无毛。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4cm,有卷曲柔毛;叶片薄纸质或近膜质,卵形,长3-9cm,宽2-6cm,先端渐尖,叶缘有齿状齿,基部心形或近圆形,两面疏生短柔毛及橘黄色腺点,脱落后呈凹陷小窝。聚伞花序紧缩呈头状,顶生,长1.5-2.5cm,宽2-3.5cm;花序梗长1-2.5cm;苞片线形,密生短柔毛;花柄密生柔毛和腺点;花萼杯状,长约2mm,两面有柔毛和腺点,5裂,略呈二唇形,裂片长0.5-0.8mm,花冠淡红色,长约6mm,4裂,二唇形,外面疏生柔毛和腺点,花冠管长约3mm,喉部密生1圈长柔毛,子房先端密生黄色或紫红色腺点。核果黑色,卵形,长3-5mm,宽2-4mm,有宿萼。花、果期7-9月。[br]2.蒙自豆腐柴,本种与麻叶豆腐柴的区别是:叶片与花萼被深红色腺点。花冠黄紫色,喉部被白色长柔毛。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山坡丛林中。 2.生于海拔1300-1500m的地区。[br]资源分布: 1.分布于云南南部。 2. 分面于云南。
性味
味苦;微辛;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通脉;止痛;止血。主风寒湿痹;筋骨酸痛;胃痛吐血;脉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
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b]荨麻叶腐卑[/b]Premna urticifolia Rehd.,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微辛,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止痛。用于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腰痛,胃痛,吐血。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除吐血外,尚可泡酒服。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处方
黄柏(去粗皮)500克 川白及120克 芙蓉叶500克 紫花地丁500克 天花粉250克 白蔹250克
制法
上药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
治疮疖,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
随疮疖痈疽发背大小量用。每用葱1把捣碎,加蜂蜜少许,再捣取汁,调匀搽患处四周,空中出毒,干再用汁润之,以助药力。如葱汁不便,夏月用蜜水,各月用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