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木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
Fú Shén Mù
英文名
pine among the Indian Bread, pine among the Tuckahoe
别名
黄松节、松节、茯神心、茯神心木、茯苓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菌核中间的松根。[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br]采收和储藏:采茯苓,先择中有松根者,敲去苓块(作茯苓用),拣取细松根。
原形态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br]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弯曲的松根,朽木状。外部残留有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内部呈木质状。质松,体轻。气微,味淡。[br]品质标志 每根的直径不得超过2.5cm,其周围必须带有2/3的茯苓肉。
炮制
将茯神木劈成小块,或碾碎用。
性味
甘;性平
归经
肝;心经
功能主治
平肝安神。主惊悸健忘;中风语蹇;脚气转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注意
血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
1.《要药分剂》: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效,盖此证虽属肝,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心君为之不宁,故致发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br]2.《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喝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br]3.《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br]4.《中药志》:宁心安神。
《*辞典》
出处
《纲目》
拼音
Fú Shén Mù
别名
黄松节(《药性论》),松节(《脚气治法总要》),茯神心(《卫生宝鉴》),茯神心木(《本草备要》)。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b]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b]。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性状
茯神木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外部带有残留的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内部呈木质状。质松,体轻而无皮,略似朽木。
炮制
将茯神木劈成小块,或碾碎用。
性味
甘,平。
①《本草求真》:"味苦,性温。"
②《要药分剂》:"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平肝安神。治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
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②《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
复方
①治脚气冷搏于筋,转筋挛痛:松节(取茯神中根心子用,锉如米)一两,乳香一钱(捶碎)。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火毒,研细。每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脚气治法总要》松节散)
②治中风舌强语涩:茯神心(炒)一两,薄荷(焙)二两,蝎梢(去毒)二两。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卫生宝鉴》茯神散)
各家论述
《要药分剂》:"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效,盖此证虽属肝,而内煽则必上薄于心,心君为主不宁,故致发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属肝,以木制木,木平则风定,风定则心宁,而厥自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