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树叶

《中华本草》

出处
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
Fēnɡ Xiānɡ Shù Yè
英文名
Leaf of Common Butterbush
别名
风箱树、水杨梅、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风箱树的叶。[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L.[br]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风箱树,常绿灌木,高1-4m。分枝极多。叶对生,很少轮生,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近革质,长7-13cm,宽2.5-8cm,先端短尖、长尖或钝头,基部浑圆或近心形,全缘,下面被柔毛或茸毛;叶柄长5-10mm;托叶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点。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两性;萼长约3mm,外面被毛,裂片极短;花冠管漏斗形,白色,长约8.3mm,里面有柔毛,裂片4,钝头;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线形,外露。蒴果倒圆锥形,花萼宿存。种子短圆形。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沟边、田边、低洼的荒坡、潮湿地。[br]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云南、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主要是吲哚生物碱(indole alkaloids)和2-羟基吲哚物物碱(oxindold alkaloids):包括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钩藤碱(rhynchophylline),二氢柯楠因(di-hydrocorynantheine),硬毛钩藤碱(hirsutine),抗异钩藤碱N-氧化物(anti-isorhynchophylline N-oxide)及钩藤碱N-氧化物(rhyn-chophylline N-lxide)[1]
性味
苦;凉
归经
心;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痢疾;肠炎;风火牙痛;疔疮肿毒;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0-15g。

《*辞典》

出处
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
Fēnɡ Xiānɡ Shù Yè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b]风箱树[/b]的[b]叶[/b]或[b]嫩芽[/b]。全年可采。
原形态
风箱树,又名:水杨梅(《生草药性备要》),珠花树、鸡仔木、马烟木、水抱木、大叶水杨梅、假番桃。 常绿灌木,高1~4米。分枝极多。叶对生,很少轮生,圆形或椭圆披针形,近革质,长7~13厘米,宽2.5~8厘米,先端短尖、长尖或钝头,基部浑圆或近心形,全缘,下面被柔毛或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三角形,先端削尖,常具1黑色腺点。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排成总状花序,花两性;萼长约3毫米,外面被毛,裂片极短;花冠管漏斗形,白色,长约8.3毫米;里面有柔毛,裂片4,钝头;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花柱线形,外露。蒴果倒圆锥形,花萼宿存。种子矩圆形。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部
生于溪边、沟边、田边、低洼的荒坡、潮湿地。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云南、江西等地。
性味
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有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淡,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湿止痒。治皮肤痒疮,对口疮,天疱疮,烂脚趾,跌打,牙痛,痢疾,肠炎。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疮癞、外痔,敷脚趾烂,治水渍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枝、叶:煎浓汁或捣盐填患处,或含漱治风火牙痛;叶:外敷治皮肤疮庠。" ③《岭南草药志》:"止血生肌,杀虫止痒,消肿拔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①治对口疮:水杨梅叶,捣烂敷患处,并用其根煎水服。 ②治天疱疮:水杨梅叶,煅为末,加梅片少许,用生油调搽患处。 ③治跌打接骨:水杨梅茎或叶四两,捣烂炖酒敷患处。 ④治慢性痢疾:水杨梅叶五钱,捣烂,煎水一碗,和黄糖一两服,连服一至三次。(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胃肠炎及菌痢:取大叶水杨梅15斤,加水27000毫升,煎至9000毫升,加入薄荷20两再煎,使每90毫升浓缩液中含大叶水杨梅1.5两,薄荷2钱。成人50~60毫升,日服3~4次,小儿酌减。如伴有腹痛者,针刺足三里(双);伴有恶心、呕吐者,针刺内关(双);失水者需补液。治疗42例,多数在1~2天内显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