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菍根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
Dì Rěn Gēn
英文名
root of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别名
地茄根、地稔根、火炭泡
来源
药材基源: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br]采收和储藏:8-12月采挖,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矮小灌木,高10-30cm。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2-6mm;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先端急尖,基部广楔形,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花梗2-10mm;花5数,花萼管长约5mm,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mm,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红色,鞭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cm,宽1-1.5cm,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5长5短,长者药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坛状球形,平截,近先端略缢缩,内质,不开裂,长7-9mm,直径约7mm,宿存萼被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
性味
味苦;微甘;性平
归经
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利湿;解毒。主痛经;难产;产后腹痛;胞衣不下;崩漏;白带;咳嗽;吐血;痢疾;黄疸;淋痛;久疟;风湿痛;牙痛;瘰疬;疝气;跌打劳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劳损。[br]2.《岭南采药录》:治产后腹痛,赤白痢。[br]3.《闽东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经,崩带,血痢,痔痿,风疹,疝气。[br]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涩肠止痢,舒筋活络,补血安胎。治肠炎,菌痢;腰腿痛,风湿骨痛;孕妇贫血,胎动不安,月经过多。[br]5.《福建中草药》:补脾益气。

《*辞典》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拼音
Dì Rěn Gēn
别名
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
为野牡丹科植物[b]地菍[/b]的[b]根[/b]。8~12月采收。
化学成分
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
性味
《闽东本草》:"性平,味微甘酸。"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肾、脾、肺四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利湿,解毒。治痛经,产后腹痛,崩漏,白带,痢疾,瘰疬,牙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劳损。" ②《岭南采药录》:"治产后腹痛,赤白痢。" ③《闽东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经,崩带,血痢,痔瘘,风疹,疝气。"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涩肠止痢,舒筋活络,补血安胎。治肠炎,菌痢;腰腿痛,风湿骨痛;孕妇贫血,胎动不安,月经过多。" ⑤《福建中草药》:"补脾益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
复方
①治血崩:地惹根四钱,红酒半斤,炖服。(《闽东本草》) ②治妇人白带,经漏不止:地菍根五、六钱,用猪瘦肉二两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黄疸:鲜地菍根三两,白茅根一两,白糖一两,甜酒一两。先将地菍根、白茅根煎水,加白糖、甜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痢疾:地茄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肾盂肾炎:地茄根二两,淡竹叶块根五钱,车前草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疝气:地菍干根二两,龙眼肉、橘核各五钱。水煎服。 ⑦治子宫脱垂:地菍鲜根三至四两,红糖少许。水煎冲酒服。 ⑧治小儿脱肛、疳积:地菍干根五至八钱,鸡蛋一个。水炖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⑨治瘰疬:地菍根五、六钱,或全草双倍量,用猪瘦肉二两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虚火牙痛:地菍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解木薯中毒,亦治毒蛇咬伤:地稔根杵烂,冲开水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