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花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拼音
Cán Dòu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Broadbean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花。[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br]采收和储藏:清明节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全轩各地广为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花多皱缩,长2-3cm,黑褐色,常1-数朵着生于极短的总花梗上。萼筒钟状,紧贴花冠筒,先端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不等长。花冠蝶形,旗瓣倒卵形,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翼瓣中央具黑紫色大斑;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而作掌合状。气微香,味淡。以花朵整、无叶、无梗者为佳。
化学成分
花含少量D-甘油酸(D-glyceric acid)。花萼中含叶绿醌(plastoquinone)。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止带;降平。主劳伤吐血;咳嗽咯血;崩漏带下;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者15-30g;或蒸露。
复方
①治咳血:蚕豆花三钱。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适量,一日二、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血热漏下:鲜蚕豆花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现代实用中药》: 治吐血,咯血。[br]2.《安徽药材》:治鼻出血。[br]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止白带。[br]4.《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br]5.《苏州本产药材》:凉血,和胃。[br]6.《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止带,降血压。

《*辞典》

出处
《现代实用中药》
拼音
Cán Dòu Huā
来源
为豆科植物[b]蚕豆[/b]的[b]花[/b]。清明节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部
产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性状
干燥的花,黑褐色,皱缩,长约2厘米;萼紧贴花冠管,先端5裂片,每因干燥碎断而残缺;花的旗瓣在外,并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因皱缩卷曲,不易分辨。气微香,味淡。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色者为佳。
性味
甘,平。 ①《苏州本产药材》:"甘,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治咳血,鼻衄,血痢,带下,高血压病。 ①《现代实用中药》:"治吐血,咯血。" ②《苏州本产药材》:"凉血,和胃。" ③《安徽药材》:"治鼻出血。"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止白带。"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止带,降血压。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捣汁或蒸露。
复方
①治咳血:蚕豆花三钱。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适量,一日二、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血热漏下:鲜蚕豆花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