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藤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
Biǎn Ténɡ
英文名
Stem and root of Flatstem Rockvine
别名
腰带藤、羊带风、扁骨风、铁带藤、大芦藤、过江扁龙、脚白藤、大血藤、岩五加。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扁担藤的根或藤茎。[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planicaule (Hook.f.)Gagnep.[Vitis planicaule Hook.f.][br]采收和储藏:藤茎及根于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扁担藤 攀援木质大藤本,长约10m多。全株无毛。茎深褐色,阔而扁,基部宽达40cm,分枝圆柱形,常有肿大的节,有条纹;卷须粗壮,不分枝。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粗壮,长5-14cm,基部常扁而宽;小叶5,革质,小叶柄长1-3cm,中间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8-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浅钝齿;侧生小叶较狭窄或稍短。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4-6cm,近基部具苞片;花萼杯状,先端截平,有乳凸状小点;花瓣4,绿白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兜状,长2.5-3mm;花盘在雄花中明显,浅4裂,在雌花中不明显,雄蕊较子房短;子房宽圆锥形,无毛,柱头4浅裂。浆果较大,近球形,肉质,直径约2cm,具2颗种子。种子倒卵状椭圆形,两面均有平行的小槽2条,并具横皱纹。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400m的中山地区森林中,常攀附于乔木上。[br]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在雨量充沛,云雾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如烈日直射,植株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受影响。宜在含腐殖质多而肥沃的砂质壤上中栽培。[br]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搓去果皮,阴干。宜随采随播,选具有一定荫蔽的湿润环境育苗。撒播于苗床上,用细上盖过种子为度,盖草,浇水保湿。当幼苗高达30cm时,按行株距200cm×200cm开穴,每穴种1株。扦插繁殖:于春暖时进行,选择二年生枝条,截成长15-20cm,斜插土中。[br]田间管理 扁藤幼苗生长缓慢,每月需追腐熟人粪尿1次,每年中耕除草3-4次,早春和秋后各追堆肥或厩肥1次。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和荫蔽。[br]病虫害防治 猝倒病,幼苗具1-2片真叶时易发生,雨季注意疏沟排水,拔除病株,于病穴处撒放生石灰消毒,并在苗床表面撒一层干草木灰。
性味
辛;酸;平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化湿;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中风偏瘫;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辞典》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
Biǎn Ténɡ
别名
腰带藤、羊带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扁骨风(《广西中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b]扁担藤[/b]的[b]藤茎[/b]及[b]根[/b]。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木质大藤本,坚硬。茎扁平,扁担状,有节,宽可达5~10厘米;卷须长而缠绕状,与叶对生。叶互生,具长柄,为掌状5小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浅波状,两面绿色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绿色;花瓣宽卵状三角形,早落;雄蕊比子房短;子房宽圆锥形,柱头4裂,辐射状。浆果肉质,卵圆形如雀卵大,熟时黄色。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
生于高山密林下,缠绕它树上。分布我国南部各地。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微涩,温。" ②《广西中草药》:"酸涩,平。"
功能主治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燥湿。治风湿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肌肉风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