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真汤
《修月鲁般经》引《劳证十药神书》(见《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
当归3钱,人参3钱,生地黄3钱,熟地黄3钱,白术3钱,黄耆3钱,赤茯苓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天门冬2钱,麦门冬2钱,赤芍药2钱,白芍药2钱,知母2钱,黄柏2钱,五味子2钱,柴胡2钱,地骨皮2钱,甘草1钱半,陈皮1钱半,厚朴1钱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补虚除热。主劳证骨蒸体虚。虚劳骨蒸,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陈皮、厚朴原无用量,据《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补。[br]惊悸,加用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用萆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用苦杖、木通、石苇、扁蓄;遗精,加用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用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用牡蛎、浮麦、黄耆、麻黄根。
《玉案》卷四
处方
生地6分,熟地6分,黄耆6分,人参6分,地骨皮6分,白术6分,柴胡5分,黄柏5分,橘红5分,五味子15粒,甘草2分,天门冬8分,知母8分,麦门冬8分,贝母8分,白茯苓8分。
功能主治
微微干嗽,骨蒸盗汗,四肢壮热,饮食少进,气虚血亏损者。
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
人参3钱,附子2钱,干河车4钱,当归3钱,五味子1钱5分,菟丝子8钱,大枣3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
保纳元气。主结胸失下,以致胸中大实,元气大亏。
用法用量
先服攻下之剂承气汤,俟滞气将动,后服本方。
《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
当归5分,生地黄5分,熟地黄5分,黄耆(蜜水炙)5分,人参5分,白术5分,甘草5分,白茯苓5分,天门冬(去心)1钱,麦门冬(去心)1钱,白芍药1钱,黄柏(盐水炒)1钱,知母1钱,五味子1钱,软柴胡1钱,地骨皮1钱,陈皮1钱,莲心5分。
功能主治
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咳嗽,诸汗、诸血。
用法用量
上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8分,食远服。
各家论述
《法律》:按此方十八味,十全大补方中已用其九,独不用肉桂耳。然增益地黄,代川芎之上窜,尤为合宜。余用黄柏、知母、五味子滋益肾水,二冬、地骨皮清补其肺,柴胡入肝清热,陈皮助脾行滞,其意中实不欲大补也。
《局方》卷二(宝庆新增方)
处方
藁本(去芦)4两,川芎4两,甘草(炒)2两,苍术(洗,锉,面炒)16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四时伤寒,不间阴阳二证。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产后编》卷下
处方
黄耆6分,人参2钱,白术2钱(炒),炙草4分,川芎6分,当归2钱,天冬1钱,麦冬2钱,白芍2钱,枸杞2钱,黄连6分(炒),黄柏6分(炒),知母2钱,生地2钱,五味10粒,地骨皮6分。
功能主治
产后骨蒸。
用法用量
上加大枣3枚(去核),水煎服。
《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
川芎1钱,当归2钱,生地2钱,白芍2钱,麦冬1钱,天冬1钱5分,川贝5分,茯苓5分,桔梗8分,五味10粒,骨皮1钱,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
清热止咳,润肺泻火,滋补真阴,以复其元。主产后热蒸成痨症。此由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以致真阴耗竭,虚火上炎,或蒸而热,或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咳血咯血,自汗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或经水闭塞,身渐羸瘦。
用法用量
上加大枣2枚,水煎服。[br]虚,加人参1钱,黄耆6分;胃弱,加茯苓、山药各2钱,砂仁2-3粒。
注意
患此者,必须寡欲内养,方能有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
藁本(去芦)川芎各120克 甘草(炒)60克 苍术(洗,锉,麸炒)500克
制法
上药哎咀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四时伤寒,不问阴阳二证,才觉疾作,急服此药立效。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220毫升,生姜3片,同煎150毫升,去滓,不拘时热服。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
当归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白术 黄耆各9克 赤茯苓 白茯苓各4.5克 天门冬 麦门冬各6克 赤芍药 白芍药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柴胡 地骨皮各6克 甘草 陈皮 厚朴各4.5克
制法
上二十味,研成粗末。
功能主治
主劳证骨蒸体虚。
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萆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苦杖、木通、石韦、萹蓄;遗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牡蛎、浮麦、黄耆、麻黄根。
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5个,莲心5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150毫升,一日三次。与保和汤间服。
备注
原方中甘草、陈皮、厚朴无用量,现据《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