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尾果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闽东本草》。
拼音
Bái Yú Wěi Guǒ
来源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果实。[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br]采收和储藏:3-12月采收成熟的果实,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茎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1.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疏生小锯齿,上面绿色,背面及白色,密被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眼生,成圆锥花丛;花小,淡紫蓝色或白色;萼钟状,4裂;花冠管状,先端4裂;雄蕊4;柱头2裂;子房2室。蒴果椭圆形,长约6mm,萼宿存。种子。花期1-10月,果期3-12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村边、溪旁或山坡灌等地。[br]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驱虫消肿。主小儿蛔虫病;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辞典》

出处
《闽东本草》
拼音
Bái Yú Wěi Guǒ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b]驳骨丹[/b]的[b]果实[/b]。9~10月采,阴干。
功能主治
治小儿蛔疳。
用法用量
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