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

咽者,胃之系,主内而不出,所以司饮食也。喉者,肺之系,主出而不内,所以司呼吸也。人之咽喉乃紧要橐门户也,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疮疹之毒,君相二火主之,其火上蒸,咽喉最为先受,故发热与出形之初,必问其咽喉痛与不痛,先与发散解利之,令毒得出,不留连于咽喉间也。若不知此义以解利于先,则咽喉肿塞,饮食不入,呼吸不能,死在旦夕矣。如疮出太甚,审察咽喉,若内无疮,又不痛者,此毒已尽出,不须虑之,如内多疮,又加痛苦者,切防收靥之时,呛水吐食失声之变,如病益甚,喉中气响,汨汨如水声者死。 初觉发热烦躁咽痛者,宜升麻汤(初热)《活人》如圣饼子、消毒散(出太密)。咽痛发热作渴,面赤饮冷者,胃经实热也,射干鼠粘子汤主之。 既出而咽喉疼者,乃心胃有热上攻,如咽干涩而疼,兼口舌生疮,齿浮龈肿者,宜甘露饮。丹溪用鼠粘子汤(即消毒散加防风)。水浆不入者,紫雪(大科发热)最妙,抱龙丸(惊)消毒饮(出不快)皆可用。毒攻咽喉口舌,生疮不能吮乳者,如圣饼子主之。以上剂须能食、脏腑实方可用,如上焦虽热,却小便清,大便溏薄,饮食不进者,当以清上温下药调之,如甘桔汤加参、术、陈皮、诃子之类,更验手足,如不热者,白术散(渴)调之。 靥后咽痛治法见痘后余毒条。风热咳嗽,咽膈不利者,陈氏用桔梗甘草防风汤,玄参升麻汤亦得。身壮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坚实者,射干鼠粘子汤。 靥后壮热咽痛,痘痕色红,手微热者,余毒未解也,柴胡麦门冬散主之(余毒)。手指似热而冷者,脾气虚也,钱氏异功散主之。 《要诀》云∶喉者,气之出入之户也,热毒之气至此,亦为极地,故痘证喉病独多,而且暴烈,或痛、或燥、或破、或咽食、或呛食、或流涎,变证多端,固难定治,俱以退火为急,用甘桔汤合解毒汤(即黄连解毒汤)加麦门冬、薄荷、硼砂、孩儿茶为极细末,炼蜜、丸如大豆大,时时噙化。咽骨垂下或肿大,以玉锁匙点之。呛喉,六日以前宜急治之。喉痛、喉燥、喉破、不能饮食者,亦玉锁匙吹之。 如喉痛作渴,上体虽甚热而两足俱冷,疮不起发者,乃肾经虚热也,不可专用清凉之剂,宜以地黄丸料煎与恣饮,兼用八物汤补之。 [b]《活人》如圣饼子[/b]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海藏云∶随经,此一方、即是随经) 牛蒡子(炒) 甘草(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桔梗(一两) 上为末。加竹叶同煎,细细服之。(海藏云∶减门冬竹叶,甘桔鼠子汤治咽喉不利) 小儿 出欲透,皮肤身热,咽喉不利。[b]甘草桔梗升麻汤[/b] 甘草(半两) 桔梗(一两) 升麻(半两) 上锉细。每服一大钱,水煎服。 [b]甘露饮子[/b] 治心热咽喉痛,口舌生疮,并疮疹已发未发。并可服之治热上攻牙根肿痛动摇。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枇杷叶(去毛) 枳壳(炒) 黄芩(去心) 石斛(去苗) 甘草(炒) 山茵陈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食后温服。牙齿肿痛,则含嗽并服。 (海藏云∶甘露饮、为血剂) [b]地黄丸[/b] 治小儿痘疹口疮、喉肿痛、牙疳臭烂。 天门冬 麦门冬 玄参(各三两) 甘草 薄荷(各一两) 上为细末,生熟地黄汁和丸,樱桃大。每服一丸,温蜜水化服。 [b]甘桔防风汤[/b] 痘疹后余毒咽喉痛。 桔梗 甘草 防风(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空肚温服。忌酒姜椒热物。 [b]玄参升麻汤[/b] 治痘疹后余毒咽喉肿痛。 升麻 玄参 甘草(各半钱) 上锉散。水一盏,煎六分,并渣温服。 疹热甚,凉服。 [b]射干鼠粘子汤[/b] 治痘疹后痈疽疮毒。 鼠粘子(二钱) 升麻 甘草 射干(各五分) 上锉散。水一盏,煎六分,空肚服。忌鱼腥葱蒜。 [b]玉镇匙[/b] 点咽骨肿痛或垂下,及喉舌强硬等证。 硼砂(一钱) 朴硝(五分) 僵蚕(一条) 片脑(半分) 上,为极细末。咽喉肿痛,每用少许,以竹管吹之。 [b]加减射干鼠粘汤[/b] 治痘证热毒上冲,咽喉肿痛。 射干 山豆根 白僵蚕(各一钱一分) 鼠粘子 紫草茸 紫菀(各一钱二分) 桔梗 石膏诃子 木通(各一钱) 升麻 蝉蜕(各八分) 甘草(五分) 上,锉为粗散。每服四五钱,水煎,食远服。 [b]利咽解毒汤[/b] 治痘咽喉痛,首尾皆可用。 山豆根 麦门冬(各一钱) 牛蒡子(炒) 玄参 桔梗(各七分) 甘草(二分) 防风(五分) 绿豆(四十九粒) 上,水煎服。 [b]三黄熟艾汤[/b] 痘后咽塞喉痹。 黄连 黄芩 黄柏 艾叶各等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