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热
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三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加麻黄微发汗,表热乃去,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谓不可医,误致夭伤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用银白散。〔曾〕积热,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甚,或闻饮食之气,恶心及肠疼呕吐。治法,详载伤积论中。
按∶曾氏所谓积热,乃指腹中有癖而热,与久积之积不同,不妨并存之。
[b]清凉饮子[/b](里热) [b]惺惺散[/b](痘疹)
[b]红绵散[/b]
白僵蚕(炒,二两) 天麻(生用,一两) 南星(切薄片,油浸黄,二两) 苏木节(另研,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五分。有里热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服之。
[b]六神散[/b]
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证,加天麻。治痢。加莺粟壳。
[b]银白散[/b]
干山药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人参 白扁豆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生姜二片,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b]桃枝丸[/b]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b]桃符丸[/b]。
巴豆霜 大黄 黄柏(各一钱) 轻粉 砂(各半钱)
上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 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未儿二三丸,临卧服。
[b]栀豉饮子[/b] 治小儿畜热在中,身热狂躁,昏迷不食。
栀子仁(七枚) 豆豉(半两)
上用水三盏,煎至二盏,看多少服之,无时。或吐不吐,立效。
[b]栀子汤[/b] 治小儿积热心脏,小便赤肿,口内生疮。
栀子仁 木通 当归尾 白芷(各二钱) 防风 甘草(各一钱)
上为细末。麦门冬煎汤送下。
[b]三黄丸[/b](里热)
〔曾〕[b]玉露饮[/b] 治颊赤咽干,心烦躁,睡不稳,身热头痛。兼中暑发渴昏闷,小便不通,惊气入肾,梦中切牙,加金珠散,薄荷汤、空心调服。
寒水石(中有细纹手可碎者) 石膏(洁白坚硬而有墙壁者。各一两) 甘草(三钱,晒干,天阴火焙)
上,除前二味外,甘草锉晒或焙,同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温汤,无时调服。或麦门熟水。
[b]益元散[/b] 解暑毒,利小便,理烦渴,除惊悸。
滑石(六两) 粉草(一两,细锉)
上二味,或晒或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热水,无时调服。凉水亦可。
[b]万安饮[/b] 推陈致新,除邪辅正,和益脾胃,宣通气血,调顺饮食,疏解风寒,宁心化痰,去烦理热,不拘证在表里,并宜可投。常服,百病不生,真元益固,补养诸虚,亦有奇验。此与《宣明论》当归饮相类不远,治法最多,其药品之外惟加枳壳、半夏。
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大黄(生用) 柴胡(去芦) 枳壳(去瓤炒) 半夏(炮裂)芍药(洗净) 黄芩 防风(去芦) 甘草(十味各一两) 滑石末(六两)
上锉。除滑石末临入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加枣一枚同煎。
[b]调胃散[/b] 桃枝丸取积热后服之。
人参(三钱) 白术(二钱半) 甘草(炙) 白茯苓 莺粟子(各一钱) 白附子(半分)藿香 丁香(各半钱)
上为末。紫苏汤下半钱或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