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本草衍义补遗》)
【基原】为蔷薇料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
【异名】山里红果、赤枣子。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积,散瘀血,利尿,止泻。
【应用】
1.食肉不消:山楂肉120g,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2.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3.高血压:用山楂干品,制成糖浆,使每毫升糖浆含山楂干品0.65g,并加适量防腐剂,每天服三次,每次20m1,饭后服。有明显降压作用,能改善消化功能及食欲。(《新中医》1976.1)
4.小儿脾虚久泻:取鲜山楂(去皮核)、淮山药各等份,加适量白糖,调匀后蒸熟,压制成小儿爱吃的山楂饼,有健脾醒胃,消胀除积之作用。(《新中医》1978.2)
【使用注意】
凡脾虚胃弱无积滞、气虚便溏者,慎用。生食大量山楂后,令人嘈杂易饥。
【现代研究】
经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证明山楂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和强心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焦山楂及生山楂均有很强的抑制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作用。服山楂后,能增加胃中酶类(包括淀粉酶、脂肪分解酶等),促进食物消化。山楂煎剂乙醇浸出物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按语】
山楂多用于消化不良的泄泻,又长于消肉积,体虚而兼有食滞者,山楂应与党参、白术等同用方妥。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待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属消导之健矣。”
2.《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