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子
[i](蜂子_图缺)[/i]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心腹痛,大人、小儿腹中五虫口吐出者,面目黄。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
[b]大黄蜂子[/b] 主心腹胀满痛,干呕,轻身益气。
[b]土蜂子[/b] 主痈肿,嗌(音益)喉也痛。一名蜚零。生武都山谷。畏黄芩、芍药、牡蛎。
陶隐居云∶前直云蜂子,即应是蜜蜂子也。取其未成头足时炒食之。又,酒渍以敷面,令面悦白。黄蜂则人家屋上者及 (音候) 蜂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蜂子,主丹毒,风疹,腹内留热,大小便涩,去浮血,妇人带下,下乳汁,此即蜜房中白如蛹者。其穴居者名土蜂,最大,螫人至死,其子亦大、白,功用同蜜蜂子也。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按土蜂赤黑色,有毒。利大小便,治妇人带下病等。又有食之者,须以冬瓜及苦 、生姜、紫苏,以制其毒也。
图经曰∶蜂,《本经》有蜂子、黄蜂、土蜂,而土蜂下云∶生武都山谷,今处处皆有之。
蜂子,即蜜蜂子也。在蜜脾中,如蛹而白色。大黄蜂子,即人家屋上作房及大木间 (音候)
(音娄)蜂子也。岭南人亦作馔食之。蜂并黄色,比蜜蜂更大。土蜂子,即穴土居者,其蜂最大,螫人或至死。凡用蜂子,并取头足未成者佳。谨按《岭表录异》载宣、歙人取蜂子法,大蜂结房于山林间,大如巨钟,其中数百层,土人采时,须以草衣蔽体,以捍其毒螫,复以烟火熏散蜂母,乃敢攀缘崖木,断其蒂。一房蜂子或五、六斗至一石,以盐炒曝干,寄入京洛,以为方物。然房中蜂子,三分之一翅足已成,则不堪用。详此木上作房,盖 类也。而今宣城蜂子乃掘地取之,似土蜂也。故郭璞注《尔雅》土蜂云∶今江东呼大蜂在地中作房马蜂。荆、巴间呼为 (音惮)。又注木蜂云∶似土蜂而小,在木上作房,江东人亦呼木蜂,人食其子。然则二蜂子皆可食久矣。大抵蜂类皆同科,其性效不相远矣。
礼记曰爵、 、蜩、范,注云∶蜩,蝉也。范,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