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满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肿满候∶小儿肿满者,由将养不调,肾脾二脏俱虚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肾虚不能传其水液,脾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水气流溢于皮肤,故令肿满。其挟水肿者,即皮薄如熟李之状也。若皮肤受风,风搏而气致肿者,俱虚肿如吹,此风气肿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中气肿候。遍身黄肿,肿满,腹肚不和,气喘急,此候因吃物不度,或因泻久而虚至此。所治者,先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与调一日,(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后下甘遂散,通下黄水五升已来,(方见本门)即用匀气散夹醒脾散与服。五日后常下塌气散、(方见本门)。仍要断盐醋一月日即愈。如见气大喘,不吃食,阴肿唇缩,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论∶小儿头面、手脚浮肿,因疳积日久结风,此病或因久患用药不退,发渴喜饮水,变成虚浮二证。宜先用调胃气药补之,如观音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人参散(方见失食伤寒门中)之类,自然平愈。如服调胃药不退,宜进内消丸。又未退,进红粉散取了,(二方并见本门)。再用药补之。 钱氏论∶肿病,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若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肾大胜而克退脾土,上胜心火,心又胜肺,肺为心克,故喘。或问曰∶心刑肺,肺本见虚,今何喘实?曰∶此有二,一者肺大喘,此五脏逆;二者肾水气上行,滂浸于肺,故令大喘,此皆难治。 张涣论∶小儿诸病后下痢不瘥,或有体肿满。盖脾肾虚弱,肾主水,其气不通于阴;脾主土,候于肌肉而克水。脾肾俱虚,不能克制于水,故流溢皮肤,则令肿满。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四肢浮肿,喘嗽者为何?答曰∶小儿寒热亏盈本是常度。一食失节,百病来辏,何况过有热壅诸毒,是积小成多,壅塞遍于胃管,日月深远,积结转深。杂食未离于口,三焦之气不通,四肢渐渐浮肿,小便或即赤黄,大便或通或秘,致喘促,盈盈虚胀,每每从兹食减转至 羸,先要安和脾胃,次须利小肠,免伤枉矣。 《婴童宝鉴》小儿气肿水肿候歌∶ 小儿肿满一如吹,只为风邪与气为。若见皮肤熟李样,此名疳水定无疑。脾虚土坏难禁水,肿满从来只在皮。肿若赤时因热作,皆由气血各无归。但见此般须早辨,莫令差失致倾危。 《外台》∶刘氏疗小儿身体满,气急,卧不得方。 上用郁李仁一合捣末,和面搜作饼子,法与儿吃,微利即瘥。 《外台》刘氏又方 上用郁李仁末六分,以水七合和调,去滓,煮粥与儿吃之。 茅先生小儿气肿、水肿[b]甘遂散方[/b] 甘遂 大戟 黑牵牛 槟榔 陈橘皮(去白) 木香(以上各半两) 上为末。每岁一钱,五更初用葱酒调下。不食吃酒、用葱汤调下。天明通下黄水来,可根据形证调理。 茅先生小儿肿后[b]塌气散方[/b] 中庸 赤小豆 橘皮红 萝卜子 槟榔 甘草(以上各半两) 木香(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小盏,姜枣同煎至六分。通口服,进四服,看大小用。 《婴孺》治小儿面目肿,胸膈中有热方。 黄芩 芍药 知母(各四分) 虻虫(三十个,炒) 当归 大黄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饮下,二丸,日四夜一。若睡中涎膈上有水者,加细辛、白术各三分,令儿强健。 《婴孺》治小儿通体洪肿,腹满坚胀,气喘急。[b]郁李仁汤方[/b] 郁李仁(三合) 大黄(十二分) 柴胡 泽泻(各八分) 赤茯苓(十分) 黄芩 麻黄(各十二分) 杏仁(汤去皮尖) 升麻(各七分) 芍药 猪苓(各八分) 鳖甲(五分,炙) 上以水二升半煮一升六合。七岁为三服,四、五岁为四服,随小大加减。 《婴孺》治小儿肿满[b]黄芩汤方[/b] 黄芩 泽泻 通草(各八分) 柴胡 桑白皮(各七分) 杏仁(汤去皮尖) 猪苓(去皮柴。各六分) 泽漆叶(四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四、五岁儿为三服。一、二岁服二合。 《婴孺》治小儿肿满[b]小豆饮子方[/b] 槲皮白(切,七合) 茯苓(二分) 小豆(八分) 上以七升水煮一升四合,去滓饮之,未效再合。 《婴孺》治小儿肿满不消,服汤不退。[b]葶苈煎方[/b] 葶苈子(三分,炒) 防己(六分) 柴胡(八分) 茯苓 泽泻 杏仁(去皮尖,炒,研。各十二分) 泽漆叶(炒) 郁李仁(各五分) 蜜(一升) 上以水一斗,煮二升半,去滓,内杏、蜜煎至二升。二岁儿一合。量大小服之。 《婴孺》治小儿肿满结实,诸治不效。[b]甘遂丸方[/b] 甘遂(炒) 芍药 杏仁 车前子 黄芩 猪苓 葶苈子(炒。各三分) 鳖甲(七分,醋炙) 上为末,蜜为丸大豆大。竹叶饮下,二岁五、六丸。日再量之。 《婴孺》治小儿肿满,头面、身体壮热似伤寒者方。痫瘥肿者,除大青用。 龙胆 葵子 葳蕤 大青 茯苓 前胡(各一分) 上以水二升,煮八合,服半合,日再。 《婴孺》治小儿头面及身体浮肿。[b]卫矛丸方[/b] 卫矛羽(鬼箭用羽也,鬼箭一名卫矛) 松罗(四分) 防己 黄 (各三分) 郁李仁(一钱,别研入)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百日儿食后一丸。日再,以腰中身体汗出尽为度。 《婴孺》治少小手足、身体肿方。 咸菹汁 上温浸之,汁味尽,易为度。 《婴孺》又方 上温人溺,令暖渍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头面、手脚虚浮。[b]内消丸方[/b] 青橘(五个,汤浸去瓤) 巴豆(七个,去壳) 木香(二钱,炮) 防己(一钱半) 丁香(十四粒) 上青橘同巴豆炒苍色,去巴豆不用,以其余药为末,蒸饼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二、三岁三丸,四、五岁七丸或十丸。男孩儿陈橘皮汤下,女孩儿煎艾叶汤下。一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小儿浑身虚肿,气喘,不思饮食。[b]红粉散方[/b] 朱砂(一分) 槟榔(一钱) 轻粉(半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及半钱,薄荷汤调下。吃一服则取下,仍用观音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人参散(方见夹食伤寒门中)调其胃气。忌生冷、粗硬等物。 张涣[b]海蛤汤[/b]方 治肿满,大小便不利。 海蛤 桑根白皮(各一两) 汉防己 白术(炮) 赤茯苓(各半两) 甜葶苈(隔纸炒紫色) 川朴硝 木猪苓(去黑皮,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乳食后。 张涣[b]郁李仁丹[/b]方 应肿满,皆可服。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槟榔(各半两) 牵牛子(一分,炒) 上件捣,罗为细末,滴水和丸黍米大。每十粒煎葱白汤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惠眼观证》[b]塌气散[/b]大治虚肿胀满,虚烦,手足肿,宜服此方。 白术 木香 青橘皮(去瓤) 甘草(炙) 茴香(各半两) 巴豆(三十粒) 上将巴豆炒橘皮,候巴豆黑色,去巴豆,取橘皮,用诸药为末。每服一大钱,饭饮调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遍身肿[b]塌气散方[/b] 汉防己 当归 芍药 紫菀 黑牵牛 杏仁(去皮略炒,先研。以上各一钱) 槟榔(面 ,二钱) 绵黄 (二钱,蜜炙)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五分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遍身虚肿[b]枣肉丸方[/b] 石燕子(一个,捶为末) 大枣(七个,去核) 巴豆(七粒,去油) 上二味入枣肉内,烧存性,细研,以蟾酥丸麻子大。看原因甚物所伤,以原伤物汁下,甚妙。 《庄氏集》俞穴灸法∶饮水不歇,面目黄者,灸阳纲各二壮。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五寸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