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下利第十七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文蛤汤主之」。 【按】 「文蛤汤主之」五字,当在头痛之下,文义始属,当移之。兼主之「主」字,衍文也。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按】 「问曰:病人脉数」,至「胃中虚冷故也」等句,已详『伤寒论·阳明篇』内,错简在此,且与脉弦者虚也,文义不属。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虚〕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按】 虚则伤脾之「虚」字,应是「涩」字,当改之。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按】 此条反微喘者死之下,有「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一句,文义不属,其注已详见『伤寒论辨脉篇』内,不复释。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厥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阴篇』内,故不复释。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按】 此条注详见『伤寒论·太阳中篇』,故不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