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液
尿液是泌尿系统排出的代谢物,也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终末产物。尿中95%以上是水分,其大部分是废物,如尿酸、肌酐等。正常人一天尿量为1500~2000ml,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色来自尿黄素,呈透明状。尿液的性状和组成,可反映机体代谢情况,特别是泌尿系统疾病,对尿液成分影响更大,因此尿液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便于日常自我识病,下面将辨尿诊断疾病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b]1.观察尿颜色[/b]
①[b]无色尿[/b]。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大量饮水的缘故,另外有可能是慢性间质性肾炎,或糖尿病的发病信号,两者应注意鉴别。
②[b]白色尿[/b]。白色尿常见于脓性尿、乳糜尿和盐类尿,含前列腺液尿、精液尿等。
脓尿的出现常表示泌尿生殖系统或邻近器官或组织有感染病变存在,尿液呈乳白色。脓性尿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肾脓肿、尿道炎或者严重的肾结核等。
乳糜尿是丝虫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由于胸导管阻塞或肾周围淋巴管引流受阻时,肾淋巴管内淋巴液淤积,压力增高,致使淋巴管扩张破裂,淋巴液随尿排出,使尿白如牛奶。
如果成年男子偶尔有白色粘液从尿道中排出,这是正常现象,当有性冲动时可刺激尿道后端膀胱颈处的前列腺,从尿道中分泌出白色粘液样的前列腺液,如果经常有白色粘液从尿道口排出,或在排出白色粘液时伴有其他症状,这就是不正常现象,常见的原因有:
淋病。是由于不洁的性生活或与患有淋病患者共同用一个浴盆洗澡,或在公共游泳池游泳等而引起的一种性病。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2~7天,最早的症状为尿道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或白色粘调液溢出,并伴有排尿灼痛及尿道痒感、尿道口红肿。如果发现患有淋病,应及时治疗,禁去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以防交叉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多是由砂眼衣原体引起,是80年代最流行的性病之一,据资料统计,约占性病传播疾病的50%,多发于25岁左右的青年。其表现为尿道刺痒、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少许白色粘液性分泌物,但不少病人,症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女性患者缺乏典型症状,以至延误治疗,会引起盆腔炎症,导致不孕症。
前列腺炎。一般常见于未婚青年,此症与酗酒、受寒、过度手淫和性冲动有一定关系,其表现为:急性发病急骤、高烧寒战,恶心呕吐,腰骶部及会阴部疼痛,常有尿频、尿痛及直肠刺激症状,并有少量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或将尿道口粘合。
③[b]黄色尿[/b]。指尿呈黄色或深黄色,其原因常见以下几种:
食用红萝卜或胡萝卜、服核黄素、金霉素、痢特灵、山道年、中药大黄等,都可出现尿液变黄,一旦停止服用,症状随即消失,不必担心。
另外,急性发热或吐泻症状的病人因水分随汗液或粪便排出,尿就会浓缩减少,而尿色素没有改变,这样小便的颜色就显得很黄。
如果小便黄得象浓茶,就不是上述原因,而应警惕是否肝脏或胆囊有病变。因为胆汁向外排的道路有两条,一条从尿里排出,一条从肠道排出,当肝或胆有病,胆汁不能正常的从肠道排出,就只能从尿里排出,尿液因胆汁含量增加而呈深黄色。肝炎早期,在没出现黄疸时,尿色往往也象浓茶似的,这就提示可能患了肝炎。
此外,黄色混浊的脓尿则是泌尿器官化脓的表现。
④[b]蓝色尿[/b]。常见于霍乱、斑疹伤寒等。但这种尿多与服药有关,如口服美蓝,注射亚甲蓝针剂、水杨酸之后均可出现,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这种因药物而引起的蓝色尿液属正常现象,无需多虑。
⑤[b]棕褐色尿[/b]。常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肾脏挤压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均可引起。
⑤[b]红色尿[/b]。一般指尿中混有血,红细胞很多(在显微镜行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3个)。尿中混血尿呈红色,肉眼可见者,称为“肉眼血尿”;红细胞增多,但肉眼不能见其颜色改变者,称为“镜下血尿”。一般来说,健康人尿中不含或有时含有微量红细胞(偶尔有2~3个)。如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即使是极微量,也就提示人们加以注意,因为血尿常常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一个信号。
血尿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好多疾病可以引起血尿,要想得到正确的诊断并不那么容易,不过,只要细心观察,人们也能根据血尿时伴随的症状和出血的先后、色泽、形状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血尿伴有全身症状,如鼻、牙龈、皮肤出血等,要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
血尿伴有发热,周身关节酸痛,皮肤损伤多见缔结组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播散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肤炎、风湿性肾炎等。
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者多为泌尿系统感染或结核。
血尿伴有排尿不畅、费力、小便滴沥排出,在老年男性,多为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在中年男性,则要考虑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膀胱肿瘤。
中老年人出现无痛性血尿,或者说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血尿,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重要信号,尤其应高度警惕。这是因为,泌尿道癌症多好发生在40~60岁之间,最早的症状就是无痛性血尿,肿瘤部位多发生在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所以如果中老年人一旦发生无痛性血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血尿与年龄的关系。小儿血尿以先天性畸形,膀胱结石,肾小球肾炎为多见。中年以结核性炎症多见,老年人血尿病人肿瘤占据半数。
血尿与性别的关系。女性因尿道短、会阴部易感染,多为尿路逆行感染,特别要注意与性生活的关系。初婚者易生发所谓“新婚性膀胱炎”。如果是未婚女性,应考虑血行播散之特早性感染、结核。50岁以上之妇女常出现无菌性更年期膀胱三角炎,男性则多考虑血行播散感染,青壮年以慢性前列腺炎为多见。
最后提示一点,尿液变为红色,并不都是血尿,因为有一部分口服药或其他原因也能引起尿液变红,如服用泻药酚酞、大黄、利福平、痢特灵、山道年等药物都会使尿液变红。
另外,妇女在月经期间,由于尿液受经血的污染,也可为红色。
[b]2.观察尿的性状[/b]
①[b]有泡沫[/b]。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这是由于尿中有蛋白质,表面张力变大,而使尿中泡沫不易消失,另外肝脏病患者的尿液,常冒出黄色泡沫,残留时间很长。
②[b]看透明度[/b],正常尿液澄清透明,如排出的尿呈混浊状,静止后均匀沉淀多半为盐类尿,除与饮食有关外,注意是否伴有砂粒状物,如有的话,就是结石。尿呈脓样混浊,多伴有絮状物,称脓尿,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
③[b]闻气味[/b]。正常新鲜尿液有特异的气味,静止一段时间后,尿分解而放出氨,故有氨臭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呈苹果样气味。此外,有些食物和药品,如蒜、葱、缬草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这里要注意的是辨别尿的气味应用新鲜尿液,尿液放置过久,由于细菌繁殖,尿素被分解后便产生氨味,会影响观察效果。
[b]3.观察尿量的变化[/b]
健康成人每24小时排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尿量一般与摄入的水量成正比例,许多情况如饮水、饮食、气温、环境、精神紧张、劳动或运动、疼痛等均能影响尿量。夏季出汗多,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时,可因大量出汗而使尿量减少。另外,冬季出汗少,饮用大量水分、浓茶或咖啡后,尿量增多。许多病理的情况也能影响尿量,如糖尿病、尿崩症时,尿量增多。在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及少尿期,则尿量减少。如每日尿量持续超过2500ml时称多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称为少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
①[b]多尿[/b]。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性多尿,另一种是病理性多尿。
生理性多尿常见于大量饮水、或食用水分较多食物,寒冷刺激、饮酒、饮茶、输液、大量服用利尿剂。
病理性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胰岛功能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上喜甜食而肥胖者,其特点为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一昼夜尿量可达3000~10000ml,由于多尿失水,因此饮水也多。
尿崩症是由于丘脑——神经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尿多、尿比重低,一昼夜尿量可达4000~6000ml,甚至10000ml,如限制饮水,尿量也减少,常伴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皮肤干燥、口干、便秘、头痛、失眠、精神焦虑等症状,如给予足量饮水,症状可暂时缓解。
此外,多尿还可见于肾炎时尿浓缩功能障碍及粘液性水肿,肢端肥大症、脑或脊髓肿瘤等疾病。
夜尿。正常成年人日尿多于夜尿。一般人夜间排尿1~2次,尿量约为300~400ml,或夜间不排尿。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超过白天的排尿次数,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生理性夜尿是由于大量饮水、喝茶、喝咖啡,吃大量含有水分的水果所造成。
病理性夜尿常见于肾脏病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
②[b]少尿[/b]。少尿和多尿一样,也分为生理性少尿和病理性少尿两种类型。
生理性少尿常见的是饮水少,大量出汗,食盐过多等。
病理性少尿常见于急性肾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炎。此病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偶而也见于老年人。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峡炎、扁桃体炎等,在1~3周内出现小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颜色深而混浊、或血尿。
同时眼睑部、头面部,晨起浮肿明显,下午则下肢浮肿明显,更甚者出现胸水、腹水,大多数病者有高血压或头痛。
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和电解质失衡等而发生的临床症候群,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者较少见,但病势迅猛,临床上以少尿、很快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中毒和尿毒症为主要表现,常由大出血、各种严重创伤、严重的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急性血管内溶血等引起。
慢性者较多见,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引起肾脏严重损害的结果。早期表现有夜尿、多尿、尿比重减低等,晚期尿量逐渐减少,发生高血压、贫血、尿中毒或前列腺增生、宫颈癌压迫两侧输尿管等原因造成的尿路梗阻的病人。
注意排尿的次数。正常人日间排尿次数为4~6次,夜间排尿0~2次,每次约250~300ml,如一天排尿在10次以上,严重时半小时甚至几分钟即要排尿一次,这就是尿频。尿频可分为生理性尿频和病理性尿频两种。
生理性尿频常见的有:如饮水,大量吃西瓜,或喝了大量利尿饮料,如红茶、咖啡、汽水等都可以发生尿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病理性尿频常见的有: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可引起尿频;膀胱患结核病或膀胱肿瘤,使膀胱的容量减少而引起尿频。更年期妇女和神经质的人由于植物神经失调也可以发生尿频。
注意排尿的其他异常变化。
尿痛。最常见的疾病是尿路感染,结石,肿瘤,尿道、膀胱细菌感染发炎,尿道粘膜充血肿胀,排尿时疼痛难忍。膀胱尿道结石引起的排尿疼痛大多向下腹部或骶尾部放射。
尿道感染非常多见。在感染性疾病中,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
尿路感染较多见于妇女,由于女性解剖与生理原因更易患尿路感染。男性和未婚女性较少见。特征很明显,常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膀胱炎),感染到肾盂时一般可伴有寒战、发热、腰酸或腰痛等(肾盂炎),尿有改变,出现白细胞、脓球、红细胞等。尿急,是指有尿憋不住的感觉,稍有排尿的意愿已排出尿液,时常与尿频、尿痛同时发生。尿急多因膀胱或尿道前列腺等炎症所引起,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也可出现尿急,有时与精神因素有关。尿失禁,指尿液不受控制,自动经尿道流出,产生尿失禁。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括约肌失去控制功能,尿液自动流出;膀胱的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损害;产妇和老年妇女,尿道括约肌退行性病变,重症肌无力以及会阴手术、分娩等使括约肌损伤或负重,行走、咳嗽、大笑等情况均可发生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