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

(海藏)[b]五饮汤[/b]一留饮在心下,二僻饮在胁下,三痰饮在胃中,四溢饮在膈上,五留饮在肠间,凡此五饮,酒后饮冷过多所致。 旋复花 人参 陈皮(去白炒) 枳实 茯苓 泽泻 浓朴(姜汁炒) 半夏 猪苓 白术(各八分)前胡 桂心 芍药 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十片,煎八分,不拘时服。饮酒伤者加葛根、砂仁。 (秘方)[b]五饮丸[/b] 治一切停痰留饮,理脾顺气消食宽胸。 青皮 陈皮(去白。各一两) 半夏(制) 南星(制。各二两) 枳实(炒) 茯苓(各一两)白术(炒,二两) 香附子 真苏子 山楂肉 神曲(炒。各半两) 白矾(一两) 皂角 生姜(各二两,捣) 上以南星、半夏同皂角、白矾、生姜煮,南星无白点为度,以南星、半夏焙干,同前药为末,竹沥、姜汁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或临卧,白汤送下。 (《和剂》)[b]二陈汤[/b]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饮酒过多,脾胃不和,此效。 橘红 半夏(制。各三钱) 白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b]二贤汤[/b] 治一切痰饮。 橘红(用真正广陈皮刮去白一斤) 炙甘草 食盐(各四两) 上水五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白汤点服。 一方橘红(四两),甘草(一两)为细末点服,治痰极有效。世人但知用南星、半夏、枳实、茯苓之类,何足语此。 有人腹满坚痛,服此利下物数块如弹子,臭恶不可近,腹满疾豁然顿愈。 (《和剂》)[b]导痰汤[/b] 治一切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饮痞塞不通。 陈皮 茯苓 甘草 半夏 南星 枳壳(炒。各等分) 上咀,每服六钱,水二盏,姜十片,煎七分,食后服。 (王隐)[b]豁痰汤[/b] 治一切痰疾。此方与滚痰丸相副,盖以小柴胡汤为主,合前胡、半夏、南星、枳壳、紫苏、陈、朴之属,出入加减。素抱痰疾及肺气壅塞者,以柴胡为主,余者并去柴胡,以前胡为主。 柴胡 半夏(各二钱) 枯芩 人参(脉盛有力者不用) 甘草 紫苏 陈皮 浓朴 南星 薄荷叶 枳壳 羌活(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中风者加独活,胸膈不利者加枳实,内外无热者去黄芩。治一切痰气最效。 (《宣明》)[b]橘皮半夏汤[/b] 治痰壅涎嗽久不已者,常服润燥,解肌热,止嗽。 阵皮(半两) 半夏(制,二钱半) 上为末,作二服,水盏半,姜十片,煎七分,温服。 (《御药》)[b]大半夏汤[/b] 治痰饮及脾胃不和。 半夏 陈皮 白茯苓(各二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温服。有热加甘草。 (《拔萃》)[b]白术汤[/b] 治胃中虚损及吐痰者。 半夏曲(半两) 白术 木香 甘草(各一钱) 茯苓(二钱) 槟榔(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生姜汤调下,食前服。 (《济生》)[b]茯苓饮子[/b] 治痰饮蓄于心膈,怔忡不已。 赤茯苓 茯神 半夏 麦门冬 陈皮(各一两) 沉香 槟榔 甘草(各三钱) 上咀,每服八钱,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指迷》)[b]茯苓丸[/b] 治人有臂痛,不能举手足,或左右时复转移,因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但治痰则臂痛自止。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则愈。 半夏(制,二两) 茯苓(一两) 枳壳(炒,半两) 风化硝(三钱半) 上为细末,姜汁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累有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常觉如有人抽掣,两手战掉,至于茶盏亦不能举,随服随愈,立见功效。 (《御药》)[b]导饮丸[/b] 治痰气滞,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常服消痰进食,忌猪鱼面。 三棱 莪术(煨。各二两)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青皮(半两) 木香 槟榔 枳壳 半夏(制。各一两) 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宣明》)[b]大人参半夏丸[/b]化痰止嗽定喘,治诸痰不可尽述。 人参 半夏 南星 茯苓 薄荷叶(各半两) 干姜 白矾 寒水石 蛤粉(各一两)藿香叶(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姜汤下三十丸,食后或温水下。一方加酒炒黄连、黄柏各一两。 (《本事》)[b]化痰丸[/b] 治停痰宿饮。 半夏 白茯苓(各一两) 前胡(半两) 桔梗(姜制) 人参(各八钱) 白术 香附子(各一两)枳实(炒) 甘草(各半两) 上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姜汤送下,四十丸。 (《金匮》)[b]苓桂术甘汤[/b] 治心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 桂枝 白术(各二钱) 甘草(七分) 上水煎服,小便即利。 □ (《直指》)[b]加味二陈汤[/b] 治酒面积热成痰,手臂痛,并痰攻眼肿,及身麻痹。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苍术 邵武姜黄 枳壳(炒。各少许) 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金匮》)[b]茯苓汤[/b] 治胸中痰饮,自吐清水后膈间虚,气满不能食,服此消痰气,能饮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二钱) 枳实(一钱) 橘皮(钱半) 生姜(半两) 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良方》)[b]茯苓半夏汤[/b] 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脾胃。 茯苓 半夏 白术 神曲(炒。各一钱) 麦芽(炒钱半) 陈皮 天麻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b]柴胡半夏汤[/b](一名补肝汤) 柴胡 苍术(各钱半) 半夏(二钱半) 白茯苓(二钱) 神曲(炊) 本(各一钱)升麻(五分)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和剂》)[b]小半夏汤[/b] 治心下支饮,痰饮呕吐痞满。 半夏(五钱) 生姜(二钱半) 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服。 (仲景)[b]五苓散[/b] 治瘦人脐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者,水也,白术 白茯苓(各二钱) 猪苓 泽泻(各一钱) 肉桂(五分) 上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服。 (《玉机》)[b]泽泻汤[/b] 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 泽泻(五钱) 白术(二钱) 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温服。 (《良方》)[b]驱痰饮子[/b] 治痰饮。头痛背痛,饮食呕恶,皆痰饮之证。 南星(制) 半夏(制) 陈皮(去白) 青皮(各一钱) 赤茯苓 草果(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通口服。遇饮酒时,先进一服,酒后醒来或次日再进一服,永无痰疾。 (《百选》)[b]三仙丸[/b] 治一切湿痰、痰饮,胸膈烦满,痰涎不利,头目不清。 南星 半夏 香附子(各制。各五两) 上用南星、半夏泡过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不可太软,用楮叶或荆叶包住,以蒲包再包,令发黄色,晒干收之,须是五六月内造,如 曲法,每制丸药,用星半(二两) 香附(一两),同为细末,煮面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和剂》)[b]半夏白术天麻汤[/b] 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食积,痰厥头眩,呕吐等证。(方见脾胃门。) (丹溪)[b]保和丸[/b] 治积食痰滞,胸膈饱闷,呕吐痰涎。(方见饮食门。) (学士)[b]神术丸[/b] 治痰饮。 茅山苍术(制一斤) 生油麻(半两,水两盏研细取浆) 大枣(十五枚,煮烂取肉) 上三味和丸,梧桐子大,日干。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丹溪)[b]星半丸[/b] 治湿痰。 南星 半夏(各制一两) 蛤蚧(三两) 上为末,姜汤泡,蒸饼丸,青黛为衣。每服五十,姜汤送下。 [b]二术丸[/b] 治湿痰。 白术(六钱炒) 苍术(三钱炒) 芍药(二钱半) 香附子(钱半) 上为末,蒸饼丸服。 [b]清痰丸[/b]专清中脘食积热痰。 南星 半夏 神曲 山楂 香附子 陈皮(去白。各一两) 青皮 枳实 苍术 黄芩 乌梅 枯矾 滑石(炒) 干姜(各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东垣)[b]小黄丸[/b]化痰涎,除湿饮,和胃气,利膈。 黄芩(一两) 半夏 白术(各两半) 干姜(五钱) 泽泻(三钱) 黄 (二钱) 上为细末,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b]黄栝蒌丸[/b] 治食积痰壅滞喘急。 栝蒌仁 半夏 山楂 神曲(炒。各等分) 上为末,栝蒌汁丸,姜汤下,五十丸。 [b]半夏丸[/b] 治肺气不调,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心下坚闷,短气烦心,风痰壅实,头目昏眩,咽膈不利,呕吐恶心,神思昏沉,心悸面热,涕唾稠粘,并皆治之。 (《集成》)[b]润下丸[/b] 治膈痰,降痰甚妙。 陈皮(去白,一斤盐水浸) 甘草(炙,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秘方)[b]瓦粉栝蒌丸[/b] 治一切顽痰结滞,咯吐难出,久嗽不已,气塞妨闷,痰火劳嗽,并效。 瓦楞子(一名蚶子,将壳火 醋淬二次,研为极细末) 黄栝蒌(霜后黄熟时,取瓤并子,和瓦粉烂捣成膏为饼) 广陈皮(去白。各等分) 上各精制晒干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八十丸,食后临卧,姜汤送下。 [b]法制竹沥丸[/b]清热降火,化痰利膈,止嗽止呕吐,进食开胃,治劳嗽。 陈皮(去白) 白术(炒) 白茯苓(各三两) 炙甘草 半夏曲 贝母 枳壳 神曲(炒)桔梗 黄芩(各三两) 玄明粉(一两) 香附子(制,一两) 上为粗末,用大瓷盆,以竹沥一碗入姜汁,酒半盏和匀拌诸药,日中晒干,仍根据法入竹沥、姜汁拌晒,七次为度,磨罗为细末,滴水丸,如绿豆大。食后或卧时白汤送下八十丸,三日便见效验。久病者七日效,疲者一月全愈。此方得之海上道人,秘密不传,予求以治痰火,效如附应。不敢自私,公于天下,共倡医道云。 [b]制竹沥法[/b](详见制法备录)凡取竹沥,大约宜于春夏间而竹有汁多,凡笋可食,其竹可用,金竹、桂竹尤佳,其竹节高,味甘,胜于大猫竹,江南最多。 □ (《经验》)[b]流金膏[/b] 治一切火痰咳逆等证。 白石膏(微 研细末,无津为度) 大黄(锦纹者,不见铁器捣碎如豆大,好酒浸半日蒸熟晒干,须九蒸九晒为度。各二两) 片黄芩(酒洗) 橘红(各半两) 连翘(去枝酒洗) 川芎 桔梗 贝母(各一两) 腊胆南星 苏州 薄荷叶 香附子(各半两) 上各精制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午后或临卧细嚼一丸,忌酒面诸湿热物。 (《宣明》)[b]黄芩二陈汤[/b] 治热痰。 黄芩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可随证加味。 [b]清膈导痰汤[/b] 治胃火浓味,膈上热痰,咯吐不出,咳唾稠粘。 黄芩 贝母(各一钱) 桔梗 甘草 陈皮(各五分) 天花粉 栝蒌仁 白术 白茯苓(各八分)石膏 朴硝(各钱半) 上水二盏,加竹叶二十个,洗净揉烂,煎八分,食远服。 (仲景)[b]小陷胸汤[/b] 治热痰,胸膈不利,痞满喘嗽。 黄连 栝蒌仁 半夏(各二钱) 上先以水二盏煎栝蒌仁,一盏半下二药同煎八分,温服,未利再服。 (节斋)[b]老痰丸[/b]润燥开郁,降火消痰,治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肺气不清,或吐咯难出,皆因火邪炎上,凝滞于心肺之分,俱宜开郁降火消痰,缓而治之,庶可效耳。 天门冬(去心) 黄芩(酒炒) 海粉(另研) 橘红(去白。各一两) 连翘(半两) 桔梗 香附子(淡盐水浸炒。各半两) 青黛(另研,一钱) 芒硝(另研,二钱) 栝蒌仁(另研,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和药杵匀,丸如龙眼大,噙嚼一丸,清汤送,细咽之。 或丸如绿豆大,淡姜汤送五六十丸。此等老痰,大率饮酒人多有之,酒气上蒸,肺与胃脘,皆受火邪,故郁结而成痰也。此方天冬、黄芩泻肺火,海粉、芒硝咸以软坚,栝蒌润肺消痰,香附、连翘开郁降火,青黛去郁火,故不用辛燥之药。 (东垣)[b]黄芩利膈丸[/b]利膈上热,治胸中痰。 生黄芩 炒黄芩(各一两) 半夏 南星 黄连 枳壳 白茯苓 陈皮(各二钱) 泽泻(半两)白术(一钱)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下。 (严氏)[b]栝蒌半夏丸[/b] 治肺热痰嗽。 栝蒌仁(另研) 半夏(制。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丹溪)[b]清气化痰丸[/b] 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痞闷。 南星(制,三两) 半夏 黄连 黄芩(各五两) 栝蒌仁 茯苓 杏仁(去皮尖,四两)陈皮 枳实(炒。各六两) 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b]清膈化痰丸[/b]清热去湿利痰。 黄芩 黄连(各一两) 黄柏 山栀(各五钱) 香附(制) 苍术(各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b]青黛丸[/b] 治热痰咳咯不出。 青黛 栝蒌仁 黄芩 香附子 贝母(各一两) 橘红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b]青礞石丸[/b]清热化痰燥湿,重在风化硝。 南星 半夏(各以皂角明矾水浸二宿,切片晒干) 黄芩(姜汁炒) 茯苓 枳壳(各一两)青礞石(如法 ,二两) 风化硝(一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周府)[b]黄芩半夏丸[/b] 治上焦有热,咳嗽生痰。 黄芩 半夏(制。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汁汤下。 (《集成》)[b]加味洞下丸[/b] 治前症。 橘红(半斤,食盐一两,微以水拌半日) 南星(制) 半夏(制) 黄芩 黄连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 (《和剂》)[b]千缗汤[/b] 治风痰壅盛,喘急日夜不得卧,人扶而坐者,一服立愈。 半夏(制,大者七枚) 皂角(炙,去皮弦一寸) 甘草(炙,一寸) 上作一服,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直指》)[b]星姜汤[/b] 治风痰。 南星(五钱一个,制) 老生姜(三钱半) 上咀,水三盏,煎去半,逐渐温服。 (《良方》)[b]省风汤[/b] 治厥痰。 半夏(四钱) 防风(二钱) 炙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分二服。每服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去滓,无时服。 (《医林》)[b]辛芎散[/b] 治热痰壅塞,头目不清,语音不出,服药不解,乃是热兼风痰所致,服此即愈。 细辛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术 羌活 桑白皮(炒) 薄荷叶(各一两) 甘草(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溪)[b]搜风化痰丸[/b] 治一切风痰。 人参 槐角子 僵蚕 白矾 陈皮 天麻 荆芥(各一两) 半夏(制,四两) 辰砂(半两,另研)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辰砂为衣。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医林》)[b]辰砂化痰丸[/b] 治风化痰,安神定志,止嗽除坚。 辰砂(另研) 明矾(另研。各半两) 南星(制) 半夏曲(各一两) 为细末,姜汁糊丸,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b]玉芝丸[/b] 治风痰咳嗽。 人参 白茯苓 薄荷叶 明矾(枯) 南星(制。各二两) 半夏曲(六两) 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风盛薄荷汤下。 (《和剂》)[b]玉壶丸[/b] 治风痰。 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两) 天麻 白矾(各半两) 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丸,如胡椒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良方》)[b]豁痰丸[/b] 治风痰壅盛。 南星(制) 半夏(各二两。制) 白附子 直僵蚕(炒。各一两) 华阴细辛 白矾(枯)全蝎(炙。各三钱) 上为末,皂角煮汁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易老)[b]水煮金花丸[/b] 治风痰咳嗽。 南星 半夏(生用。各一两) 寒水石(一两 ,存性) 天麻(五钱) 白面(三两) 雄黄(一钱)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煎沸汤下药丸,煮浮为度,捞出,淡浆浸。另用生姜汤下。 (《和剂》)[b]青州白丸子[/b] 治风痰。(方见风门。) (《良方》)[b]天南星丸[/b] 治妇人风痰。 天南星(泡) 半夏曲 白附子 皂鱼子(炒。各一两) 晋矾(枯半两)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姜汤送下。 (《澹寮》)[b]灵砂白丸子[/b] 治元气虚弱,风痰壅盛,呕吐不已。 灵砂(另研) 白丸子(各一两) 上为末和匀,以生姜自然汁打黍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 (杨氏)[b]丁香茯苓汤[/b] 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 陈皮(去白。各两半) 丁香 附子(制。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一两)肉桂 砂仁(各半两) 茯苓(两半) 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发明》)[b]半夏温脾汤[/b] 治中脘痰饮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多唾清水,胁胀不食,此脾胃虚冷所致,其脉沉细迟弦。 旋复花 细辛 桂心 人参 陈皮 桔梗 芍药 甘草 半夏(制。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和剂》)[b]五膈宽中丸[/b] 治脾胃虚寒,不行津液,气郁停痰,遂成嗝噎。(方见本门。) [b]新法半夏汤[/b] 治脾胃虚弱,痰饮停滞,呕逆酸水,胸胁腹满,头运恶心,不思饮食。 砂仁 神曲(炒) 陈皮 草果(各半两) 白豆蔻 丁香(各二钱) 大半夏(二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汤点服。 (《良方》)[b]御爱紫宸汤[/b] 解宿酒呕哕,恶心痰唾,不进饮食。 木香(五分) 砂仁 芍药 檀香 茯苓 官桂 藿香(各一钱) 陈皮 干葛 良姜 丁香 甘草(炙。各二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和剂》)[b]丁香五套丸[/b]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痰饮聚结,呕吐恶心,胀满不食。 丁香 木香 青皮 陈皮(去白。各半两) 干姜(炮) 白术 良姜 茯苓(各一两)南星(制) 半夏(制。各二两) 上为细末,神曲、大麦芽各二两为末,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汤下。 [b]半夏丁香丸[/b] 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不思饮食。 肉豆蔻 丁香 木香 藿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二钱) 半夏(制三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b]温中化痰丸[/b] 治停痰留饮,胸膈痞满,头目眩运恶心,咳嗽痰涎。 陈皮 青皮 良姜 干姜(炮。各二两) 上为细末,醋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b]倍术丸[/b] 治五痰饮证。 干姜(炮) 肉桂(去皮。各半斤) 白术(炒一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澹寮》)[b]顺元散[/b] 治气虚,中气痰厥,虚寒厥冷,不得睡卧。 南星(制,一两) 川乌(制) 附子(制。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热服。 [b]黑锡丹[/b] 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涸,一应下虚之证,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并宜服之。(方见头痛门。) [b]灵砂丹[/b]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塞,此药最能镇坠,升降阴阳,安和五脏,扶助元气。 水银(一斤) 硫黄(四两) 上以硫黄新铁杓化开,次入水银炒成砂子,入固济罐内,以铁灯盏封口,盐泥赤石脂,固定三钉在地上架住罐子,四围砖拦,以文武火炼一日,罐子通红为度,冷定取下,则成灵砂。研极细末,糯米糊丸,麻子大。 每服二十粒,空心米饮下。此灵砂即炼银朱,市中罐口砂是也。 (《三因》)[b]强中丸[/b] 治胃脘虚寒,痰饮留滞,痞塞不通,气不升降。 高良姜 干姜(炮) 陈皮 青皮(各一两) 半夏(制,二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b]八味丸 肾气丸[/b]并治虚寒痰饮。(方见虚损门。) □ (《和剂》)[b]四七汤[/b] 治七情气郁结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并治中脘痞满,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半夏(三钱) 茯苓(二钱四分) 浓朴(一钱六分) 紫苏叶(一钱二分) 上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丹溪)[b]香莎丸[/b]调中气,散郁痰。 香附子 苍术(各四两) 黄芩(二两)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b]中和丸[/b] 治湿痰郁热。 苍术 黄芩 半夏 香附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b]清痰丸[/b]专清中脘食积热痰。 南星(制) 半夏 神曲(炒) 山楂 香附子(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 青皮 枳实 苍术 黄芩 乌梅 枯矾 滑石 干姜(炮。各半两)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b]僵蚕丸[/b] 治郁痰。 白僵蚕 栝蒌仁 杏仁 诃子 贝母 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良方》)[b]前胡半夏丸[/b] 治感冒停痰咳逆。 前胡 半夏 茯苓(各一钱) 陈皮 紫苏 枳壳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盏,食远服。 □ (《和剂》)[b]千缗汤[/b] 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一服则安。 半夏(制) 南星(制。各二钱) 皂角(一寸) 甘草(一钱) 上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 [b]苏子降气汤[/b] 治痰喘气逆不已。(方见气门。) (丹溪)[b]黄栝蒌丸[/b] 治食滞痰壅喘急,如神。 栝蒌仁 半夏(制) 神曲(炒) 山楂(各等分) 上为末,栝蒌水为丸。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b]杏仁来复丹[/b] 治痰喘。(即来复丹加杏仁,方见痼冷门。) □ (《和剂》)[b]葛花解酲汤[/b](方见饮食门)治酒滞,宿痰留积,胸膈痞满。 (《瑞竹》)[b]半夏汤[/b]消酒痰宿饮痞满。 半夏(制) 橘红 桔梗(炒。各一两) 枳实(炒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服。一加黄连、砂仁各一钱。 [b]御爱紫宸汤[/b](方见前。) (《集成》)[b]白龙丸[/b] 治酒积有痰。 半夏 白茯苓 白矾(各等分) 上为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姜汤下。 □ (仲景)[b]瓜蒂散[/b] 瓜蒂(七十五枚) 赤豆(同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钱半,量虚实加减,空心温齑汁调服。 (子和)[b]独圣散[/b] 瓜蒂(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齑汁调服。胁痛加全蝎,头痛加郁金同服吐。 [b]茶调散[/b](一名二仙散) 瓜蒂(二钱) 好茶(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齑汁调服。 [b]稀涎散[/b] 猪牙皂角(炙去皮弦,一两) 藜芦(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分或一二钱,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灌之。 [b]三圣散[/b] 瓜蒂(一两,锉炒微黄,研末,滓再炒研) 防风(一两) 藜芦(三钱,去苗去心) 上为粗未,每服约半两,以齑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四沸,去齑汁,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二三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b]蔚金散[/b](轻剂) 蔚金 滑石 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空心齑汁调下。 [b]青黛散[/b](吹鼻) 猪牙皂角(一条) 玄胡索(一粒) 青黛(少许) 上为细末,鼻内灌之,其涎自出。 (《元戎》)[b]胜金丸[/b] 薄荷(半斤) 瓜蒂(半斤) 藜芦末(一两) 猪牙皂角(一两) 朱砂(半两) 上将皂角炙,去皮弦捶碎,水一升,与薄荷一处,揉取汁,熬成膏,另将藜芦等研匀,用膏子和丸,龙眼大,以余朱砂为衣。温酒化下一丸,以吐为度。得吐知人事者,愈。不知者,不救。或谓不吐唾痰涎,不须吐法。有痰饮凝结胸膈,阻塞清气,或咳而不已,或闷瞀昏沉,或悸怖健忘。如此诸证,俱宜吐涌。若谓无显而不吐,病何由安? □ (《金匮》)[b]浓朴大黄汤[/b] 治肢节胁满,痰饮为患。 浓朴(一钱) 大黄(五钱) 枳实(八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温服。即《伤寒》小承气汤是也。 [b]十枣汤[/b] 治悬饮内痛。 芫花(醋拌经宿炒黑勿焦) 甘遂(面包煨) 大戟(长流水煮半时晒干。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盏半,煮大枣十枚至八分,去枣纳药末。强人一钱,弱人五分,平旦服之不下,更加五分决下,徐以糜粥自养。 (《三因》)[b]小胃丹[/b] 上可去胸膈之痰,下可利肠胃之痰。 芫花 甘遂 大戟(各一两) 大黄(酒拌蒸,一两半) 黄柏(炒褐色,二两) 上为细末,粥丸,麻子大。每服十丸,温汤下。 (《三因》)[b]控涎丹[/b]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头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时时走易不定,乃是痰涎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制) 大戟(制) 真白芥子(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或温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甚者量加之。 [b]妙应丸[/b] 治诸痰。 控涎丹(加下项药),惊痰加朱砂,痛者加全蝎,酒痰加雄黄、全蝎,惊气成块者,加穿山甲、鳖甲、玄胡索、蓬术,臂痛加木鳖子去油、官桂,热痰加盆硝,寒痰冷冻饮料加胡椒、丁香、肉桂。 (《宣明》)[b]三花神佑丸[/b] 治一切湿热沉积,痰饮变生诸病,或风热燥郁,肢体麻痹,走注疼痛,风痰涎嗽,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等证。 芫花 大戟 甘遂(各半两) 黑丑(取头末,二两) 大黄(一两)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快利为度。 痞满甚者,初多服,顿攻不开,反加痛闷,则初只可服二三丸,每服再加二丸,快利则止。 以上五方皆是攻结破饮,药性之有毒者,非此瞑眩,厥疾弗瘳,诚不得已而用之也。 医者须要量人虚实,不可轻率也。 (隐君)[b]滚痰丸[/b] 治一切湿热食积等痰,窠囊老痰。 大黄(酒蒸) 黄芩(各半斤) 礞石(制,一两) 沉香(五钱)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强弱加减。 隐括其方,诗曰∶ 甑里翻身甲挂金,于今头戴草堂深。 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 十七两中零半两,水丸桐子意常真。 千般怪证如神效,水泻双身却不任。 凡服滚痰丸之法,必须临睡就床,用熟水一口许,只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在咽膈间徐徐而下。如日间病出不测,疼不可忍,干呕恶心,必即徐瘥者,须是一根据临睡服法,多半日不可饮食汤水,及不可以起身坐行言语,直俟药气除逐上焦痰滞,恶物过膈入腹,然后动作,方能中病。每次须连进两夜,所服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夜减十丸,下一二次者,仍服前数,下五七次或只下二三次而病势顿已者,次夜减二十丸,头夜所服并不下恶物者,次夜加十丸。 壮人病实者多至百丸,虽狂痰动实及暴卒恶候,多服无妨。大抵服罢仰卧,咽喉稠粘壅塞不利者,乃痰气泛上,药病相攻故也。少顷,药力既胜,自然宁贴。往往痰病日久,结实于肺胃间,或只暴病余无泛溢者,服药下咽即仰卧,顿然百骸安静,五脏清宁,梦寐佳境,如游华胥氏之国,和悦何可云喻?大抵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余遍次皆是痰涕恶物,亦有看是溏粪,用水搅之,尽系痰片,粘涎,或百中有一,稍稍腹痛腰背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滞秘,里急后重,状如痢疾,片时即已。若其痰涎易下者,其为快利,不可胜言,顿然满口生津,百窍爽快。 间有片时倦怠者,盖为病苦不安,一时为药所胜,体气 和,似醉初醒,如浴方出,如睡初起,则非虚倦也。此药并不洞泻元气,但能取痰积恶物,次第穿凿,而下腹中槽粕,并不相伤。非比神佑丸小胃丹之毒药 悍,多服必伤人也。服者当自知之。 一切新久失志丧心,或癫或狂等证,每服百丸,人壮气盛能食。狂甚者一百二十丸,以效为度。 一切中风瘫痪,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结者,每服八九十丸,壮实者加之。常服二三十丸,则无大便秘结之患,自然上清下润。 一切阳证,风毒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愈再加。 一切无病之人,遍身筋骨平日疼痛不能名状者,每服七八十丸,未效加之,以效为度。 一切头痛又非头风,牙痛或肿或痒,每服八十丸,一切噎气吞酸致于嗳逆膈气,及胸痞,腹中气块冲上,呕吐涎饮,状如翻胃者,每七八十丸,未效再服。 一切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阴阳关隔,变生怪证,每服七八十丸,甚者加之。 一切新久痰气喘嗽,或呕吐痰沫,或痰结实热,或头运目眩,每服七八十丸。老人虚弱者,四五十丸,未效加服。 一切急慢喉闭赤眼,每服八九十丸。腮颊肿硬,绕项结核,若瘰 之状,正宜服之。口糜舌烂咽喉生疮者,每以五六十丸,同蜜少许,一处嚼碎噙睡,徐徐咽下。些少口疮等证,只以二三十丸如前噙嚼二三夜即瘥。 一切荏苒之疾,男子妇人之患非伤寒内外之证,或酒色吐血,或月水愆期,心烦志乱,或腹满胁痛,或背胀腰疼,耳聩鼻干,酸疼燥热,干呕恶心,诸般疼痛,百药不效,病者不能喻其状,方书未曾载其疾,医者难以别其证,并根据前法加减服之,无不全愈。 (《拔萃》)[b]蠲饮枳实丸[/b] 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炒) 半夏(制) 陈皮(去白) 黑牵牛(取头末。各三两) 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御药》)[b]涤痰丸[/b] 治三焦滞气,胸膈痞满,咳唾稠粘,面上赤热,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此药下痰饮,消食快膈。 木香(二钱) 槟榔 半夏(制) 三棱(各半两) 青皮 陈皮 枳壳(各三钱) 大黄(一两) 黑牵牛(二两炒)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姜汤下。 [b]开结枳实丸[/b] 宣导滞气,消化痰饮。专治呕逆恶心,宿酲不醒,宿物停滞,两胁膨胀,咽嗌不利,上气咳嗽等疾。 枳实(炒) 白术(炒) 半夏(制) 南星(制) 白矾(枯) 苦葶苈(炒) 青皮 大黄(各五钱) 木香(三钱) 黑丑(头末,二两) 大皂角(炙去皮弦) 旋复花(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妇人干呕,嗝气满闷,或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姜葱汤下。 (子和)[b] 川丸[/b](即 川散) 治一切痰饮,十种水胀。 甘遂(面包煨) 芒硝(各二钱) 郁李仁(一钱) 大黄(三钱) 牵牛末(二钱) 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 (《圣惠》)[b]舟车丸[/b] 治五饮痰积肿胀。 甘遂 大戟(醋炒) 芫花(醋炒。各一两) 大黄(二两)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去白。各五钱)牵牛(头末,四两) 轻粉(一钱) 上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温水下,以利为度。 (《医林》)[b]乌巴丸[/b] 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积成痰气,面目清白色,肿浮,不思食,遍身痛,夜间气壅不得睡,往来寒热,手足冷痛,不得转侧。屡用南星、半夏、黑锡、灵砂坠之不下,取之不出。此是顽痰坚滞,宜此药。 利下顽痰如鱼脑则愈,未利再服。 乌梅肉(二两) 巴豆(五粒,研去油) 上用水两碗,砂铫内将乌梅肉煮烂,候水稍干入巴豆,将竹片搅,候如稠糊,取出捣烂,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九丸、十丸、十一丸或十五丸,姜汤下,不拘时。 (《玉机》)[b]透罗丹[/b] 治痰实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一两) 黑丑(微炒) 半夏 大黄(各一两) 巴豆(去油另研)杏仁(去皮尖炒。各一钱) 上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医林》)[b]坠痰丸[/b] 治痰饮风痰等证。 黑丑(头未,二两) 枳实 枳壳(半两) 白矾(枯) 朴硝(风化) 猪牙皂角(各三钱。炒) 上为细末,萝卜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平旦时服,初下粪,次下痰。 (《瑞竹》)[b]神仙坠痰丸[/b] 大皂角(炙去皮弦子,一两六钱) 白矾(一两二钱) 黑丑(取头末,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医林》)[b]破痰丸[/b] 治痰饮心腹痛立效。 荜茇 胡椒 丁香 木香 砂仁 蝎梢 乌梅肉 青皮 巴豆(去壳。各等分) 上以青皮同巴豆入浆水内浸一宿,次日同炒,青皮焦,去豆为末,水浸乌梅肉,汤炮蒸饼,碾和成膏,入药和匀,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不拘时,姜汤下。 (《秘方》)[b]沉香和中丸[/b] 治一切痰气壅盛。 陈皮 青皮 枳壳 黄芩(各一两) 木香 礞石(制。各半两) 大黄 黑丑(头末。各一两二钱)槟榔(一两) 沉香(二钱) 滑石(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茶清下。 □ [b]《御药方》∶[/b]治胸中有痰瘀癖者,白矾一两,水二升,煮一升,入蜜一合更煮少时,温服。须臾即吐,如未吐再饮熟水一盏,吐痰为效。 [b]一方∶[/b]治膈壅风痰,以半夏洗净为末,姜汁和为饼子,湿纸包煨,熟水二盏,饼子一块弹子大,入盐五分,煎一盏,食远温服。 [b]一方∶[/b]治痰涎隔塞,以槟榔为末,每服食后白汤调下二钱。 [b]一方∶[/b]治痰饮流注疼痛,以大半夏二两,洗净为末,风化硝一两,姜汁打糊丸,梧桐子大。姜汤下十五丸,痛在上临卧服,在下空心服。 [b]《千金翼方》∶[/b]治痰饮吐水,用赤石脂一斤为细末,每服方寸匕,酒饮任下,渐加至三匕,服尽终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按∶《本草》赤石脂补五脏,令人肥健。有人痰饮吐清汁,诸药不效,用此遂愈。 [b]一方∶[/b]治顽痰不化,以石青一两,石绿半两,俱水飞末,曲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白汤下四十丸,五日十日一服,轻者半月一服。 [b]一方∶[/b]治冷痰寒饮恶心,用荜茇一两为末,食前用清米饮调下五分。 [b]《胜金方》∶[/b]治风痰,白僵蚕七条细研,以姜汁一匙,温水调灌。 [b]又方∶[/b]治风痰,萝卜子末温水调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b]一方∶[/b]消痰润燥,以贝母为末,和砂糖为丸,龙眼大,嚼下能止嗽。 [b]《经验方》∶[/b]治胸膈气滞,烦闷,痰饮不利,头目不清,生南星刮去皮,半夏汤泡七次,各五两为末,以姜汁和为饼,以楮叶盖之,今发黄色,晒干,须五六月内做,合时用香附子一两,制如常法,以成曲二两共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b]一方∶[/b]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目昏眩,吴茱萸泡,焙干,白茯苓等分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熟水下。 [b]一方∶[/b]治风痰食不消化,大便秘涩,诃子三枚,捣调酒服三五度,良。 [b]一方∶[/b]治风痰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为末,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余水漱口,都服便食物压之。 [b]一方∶[/b]治痰晕用白矾枯为末,姜汤调下,吐之即愈。 [b]一方回生丹∶[/b]治痰厥气绝,心头温者,取古塔上陈锻石一合,水一盏,煎滚去水,再用清水一盏,煎极滚澄清,凿口灌之,痰下自苏。 [b]一方化痰丸∶[/b]用天络丝,(即丝瓜也。)通条烧存性为细末,枣肉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好酒化下,立可化痰。 [b]一方∶[/b]治风痰壅塞,大便秘滞,用蜣螂大者一枚,小者一对,新瓦上烙干存性为末,好酒调下。不能饮酒者,以滚水各半服,大便即通,其效如神。蜣螂名推粪虫,以其性能推粪下行通塞故也。 [b]一方∶[/b]治痰饮奇效,以瓦楞子壳,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 研末,候栝蒌黄熟时,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一钱,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 [b]造蛤粉法∶[/b]此可代海粉用,能化酒痰顽痰。有谓此粉即海粉,非也。泰州紫口蛤蜊,以炭火 成粉,候栝蒌熟时,同粉捣烂作饼子,竹囊悬风处阴干,次年听用。入丸药为极细末,入煎药为咀。 □ 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右边饮积左侧卧,左边饮积右侧卧。又有不消,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