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
[b]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b][SB][1][/SB][b]也,目者血脉之宗[/b][SB][2][/SB][b]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b](《兰室秘藏·诸脉者皆属于目论》)
按:《灵枢·大惑论》中“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的论说,为视觉形成的主要理论,李东垣氏加以发挥,突出脾与眼的重要联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也是后天滋养其他脏腑的资源。脾虚则脏腑失养,五脏六腑上注于目之精气不足,影响视觉功能的产生。另一方面,气血为维持眼之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脾虚则气血衰少,或运行紊乱,使眼的功能发生障碍。
[b]夫窍[/b][SB][3][/SB][b]不利者,皆脾胃不足之证。[/b](《原机启微·羌活胜风汤方解》)
按:上七窍虽为各脏分别所主,但皆需赖清阳之气上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清阳出上窍”。清阳之气上升,主要依赖脾气之升发。上部诸窍,得到清阳的输布和奉养而发挥各自的作用。如上条所述,目窍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胃相为表里,共同完成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故脾胃虚弱,目窍易发生病变。窍不利非皆虚证,本条提示在眼病治疗过程中,要重视保护和调补脾胃。
[b]或因七情内伤,五贼[/b][SB][4][/SB][b]外攘,饥饱不节,劳役异常,足阳明胃之脉,足太阴脾之脉,为戊己[/b][SB][5][/SB][b]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五贼,总伤二脉。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己既病,则生生自然之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其病红赤珠痛,痛如针剌,应太阳[/b][SB][6][/SB][b];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酸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如点,或如缕,或如锥,或如凿。[/b](《原机启微·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
按:本条论述中虚挟邪之病因、病机及证状。眼睫无力、不能久视、生翳下陷等证,皆脾胃损伤,生化乏源,清气不升使然。七情五贼之邪从火化,火邪上攻,则发为红赤剌痛。综观全局,虚多邪少,中气虚弱为其主要病机。
【注释】
[1]脾者诸阴之首:脾在十二经中为足太阴。六经排列顺序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阴紧居三阳之后,故谓脾为诸阴之首。
[2]宗:汇聚。
[3]窍:上七窍,这里主要指目窍。
[4]五贼:指寒、暑、燥、湿、风五种致病因子。
[5]戊己:天干符号,分属五行中土。
[6]应太阳:应(yìng 映),对应。太阳,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