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病,虽然目前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治疗也相当有效,但若不及时治疗,则可以引起死亡。而相当一部分病人,若注意预防,是可避免患病的。故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哪些人易于患此病?如何进行预防? 人的心脏有三层结构,外层为心外膜,中层为心肌,内层即心腔面为心内膜,后者包括心壁内膜和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即指心壁内膜和心瓣膜的感染性炎症,绝大多数为细菌性感染。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拔牙、扁桃体摘除、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感染和手术时,细菌常可从口腔、上呼吸道、泌尿道或肠道入血,引起短暂的菌血症,细菌随血流到达心腔,在心瓣膜或心壁内膜“定居’、“繁殖”,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在一般正常的心脏,细菌被很快“杀灭”,不易“停留、定居”下来。统计资料显示,约60%~80%的病例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基础上,发生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者约占10%。可见绝大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尤其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因此这些病人尤应注意自我保健。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除了一般的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措施,如进食富于营养的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具体地说,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血管病病人,在施行拔牙、扁桃体摘除术、五官科和颌面部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3~5天,应预防性应用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霉素;施行泌尿生殖道、肠道手术或分娩时,应预防性应用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此外,个人卫生也非常重要,这些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有局部感染病灶者,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如出现持续性发热和进行性贫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来说,及时的、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治愈本病,但疗程须足够长。常须持续治疗6周,过早停药易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