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
P波前1/3代表右心房除极,中1/3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1/3代表左心房除极。P波在肢体导联呈钝园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成双峰,双峰间距<0.04s。P波的宽度(时间)<0.11s,儿童<0.09s。额面P环的电轴多在+60°左右,因此P波在avR导联倒置,在Ⅱ、avF、Ⅰ、V[XB]4[/XB]-V[XB]6[/XB]直立,这是窦性P波的标志,Ⅱ、avL导联P波方向不定,V[XB]1[/XB]导联的P波可呈双向。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有胸导联不超过0.2mV.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异常,表示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avF导联倒,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P-R间期P波开始至QRS波开始的一段时间,表示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又称房室传导时间。P-R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12秒-0.20s,它与年龄及心率快慢有关,健康人心率在50~60次/分时,P-R间期>20s表示有房室传导障碍。测定P-R间期应选择P波最宽,QRS波群起点清楚,最好有q波的导联,一般选择Ⅱ导联,因为最大P波向量与Ⅱ导联几乎平行,故投影最大。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1.时间自QRS综合波的开始至终末表示全部心室肌激动过程和复极过程最早期的时间。正常人为0.06~0.10s,儿童0.04~0.08s。一般测量标准导联中最宽的心室波,或在V[XB]3[/XB]导联中测量之。
2.波形和振幅
①胸前导联:正常人V[XB]1[/XB]、V[XB]2[/XB]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多在1.2~1.8mV之间,最高不超过2.5mmv。在V[XB]3[/XB]、V[XB]4[/XB]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所以自右至左(自V[XB]1[/XB]至V[XB]6[/XB])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S的比值逐渐增大:V[XB]1[/XB]小于1,V[XB]5[/XB]大于1,V[XB]3[/XB]近于1。
②肢体导联:QRS波群的形态与振幅取决于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投影的角度,若最大向量接近90°并作顺钟向运行时,avF,Ⅲ导联呈qR型,而avL、Ⅰ导联呈rS或RS型,此时RavF不应超过2.0mv。当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接近0°并作逆钟向运时,avL、Ⅰ导联呈qR型,而avF、Ⅲ导联呈rS或RS型,此时RavL不应超过1.2mv。
QRS波群时间>0.12s,表示室内传导障碍。QRS波群振幅超过上述指标,考虑左或右心室肥厚,若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5mv或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10w voltage),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肥胖人。
3.Q波正常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s。V[XB]1[/XB]、V[XB]2[/XB]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型,V[XB]5[/XB]、V[XB]6[/XB]导联经常可见到正常范围的q波。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如在其他导联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
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分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通常J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毫米,大多大等电位线上。
S-T段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2相。正常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但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偏移。正常人S-T段压低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0.5mm(即0.5mv);而S-T段抬高除V[XB]1-2[/XB]导联可抬高3mm(0.3mv)外,其余导联不应超过1mm(0.1mv)。测定S-T段要在J点后0.04s处,与T-P段(等电线)的标准基线作比较,如心率过快至T-P段融合,便以P-R作为对照基线测定之。
T波代表晚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低园形占时较长的波。复极的顺序与除极相反是从心尖向心室基底部蔓延,从心外膜向心内膜复极,电穴在前电源在后放T波方向与QRS波一致。
1.形状:T波可有多种不同形状(图14-4-7),这取决于T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一般情况是,直立T波低园而宽大,其近肢(T波起始点至波峰或波谷)的坡度较远肢(T波远峰或汉清至T波终末)为小,使波形不对称。如两肢对称,是异常现象。
2.方向正常T波的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XB]4[/XB]~V[XB]5[/XB]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avF、V[XB]1-3[/XB]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但若V[XB]1[/XB]导联直立,V[XB]3[/XB]导联就不应倒置。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wulizhenduanxue/wulizhenduanxue161.jpg[alt]T波各种形态[/alt][/img]
图14-4-7T波各种形态
3.振幅胸前导联中,T波较高,V[XB]2[/XB]~V[XB]4[/XB]导联可高达1.5mv,但不应超过1.5mv,V[XB]1[/XB]的T波不超过0.4mv,一般不超过0.6mv。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不应低于R波的1/10;Tv[XB]5[/XB]>Tv[XB]1[/XB]。
Q-T间期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终了,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70次/min时,成年男性Q-T间期<0.40s(0.361~0.395s),女性<0.41s(0.371~0.405s)。由于Q-T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Q-T间期,即Q-Tc-Q-T/。Q-Tc就是R-R间期为100ms(心率60次/min)时的Q-T间期。正常Q-Tc的最高值为0.44s,超过此限即为延长。Q-T间期延长伴T波异常可出现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其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振幅很小,一般在胸导联(尤其在V[XB]3[/XB])较清楚,可达0.2~0.3mv,其产生原理有人认为系浦氏纤维之复极波,发生U波的时间恰为心动周期的超常期,凡使U波波幅增大的因素均可使心肌应激性提高,故在U波上发生的刺激,容易诱发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钾和心肌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