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细胞计数

人体外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原体重,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起源于共同的祖细胞,即多向骨髓祖细胞(pluripotential Myeloid progenitor,CFU-S).CFD-S既能增殖,又具不向不同细胞系分化的能力,平时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细胞约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0.5-1.0%,血循环中也可存在很少量。推测淋巴系祖CFD-S属于同级的多向淋巴祖细胞,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祖细胞,存在于嘣髓内。近年来对粒细胞动力学研究有很大进展,已知它起涛于骨髓中向粒系发展的祖细胞。后者有关体液因子(指集落刺激因子,也称粒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下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而依次发育国早幼粒、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后者已丧失分裂能力,仅继续发育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顺核粒细胞。目前常根据其发育阶段而将粒细胞群人为地划分为分裂池(mitoticpool)、成熟池(matyration pool)、贮备池(storagepool)、循环池(circulatimg pool)等。了解粒细胞动力学将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粒细胞增多,减少的原因。一般认为从原粒细胞发育为分叶核细胞共需10天左右。这一过程是在骨髓内进行。贮备池中的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仅有约1/20释放到周血中,大部分则仍存于贮备池内以便不断地补充损耗及应急需。成熟细胞进入积压液后构成况积压液粒细胞池(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该池中约半数的粒细胞游离运行于血循环之中,构成循环粒细胞池(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GP)另一半则险着于血管内壁而形成边缘粒细胞池(marginal granuulocyte pool,MGP)。白细胞计数时所得的白细胞值仅为循环池的粒细胞数。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之间可以互相换位,并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面,从而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呈较大幅度甚至成倍的波动。这一点在分析白细胞计数结果时必须予考虑。进入血液的粒细胞约平均停留10h之后,即逸出血管壁而进入组织内或者体腔中,以行使其防御功能。这些细胞一般不再返回血管,在组织中发挥功能作用的时间为1-2天,其后即消失。消亡的粒细胞由骨髓释放的新生粒细胞加以补充,而保持外围血中白细胞数量的相对恒定。 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本节仅介绍目视法。 [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庆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学评价] 见第三章第三节。 [参考值] 成人:(4~10)×10[SB]9[/SB]/L 初生儿:(15-20)×10[SB]9[/SB]/L 6月-2岁:(11-12)×10[SB]9[/SB]/L [临床意义] 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