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HyperApoB的病理生理

HyperApoB是Sniderman分析了大量临床资料后于1980年首先提出的,该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是血ApoB和LDL水平升高,LDL-C同LDL-ApoB之比明显降低。据Montreal心脏研究中心对100例HyperApoB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十年随访结果显示:血清LDL-ApoB水平升高和HDL-ch水平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两个最有价值的指标,不管是发生在原位冠状血管,还是在隐静脉旁路移植块。Brown等对血清LDL≥72.5μmol/L、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史和早发冠心病的遗传背景的患者采用控制饮食和降低脂质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结果表明:当血清LDL-ApoB的浓度下降时,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也随之消退。 正常人的LDL是一类非均质的大分子物质,密度为1.019~1.063kg/L,HyperApoB患者LDL的分子量小于2.0×10[SB]6[/SB]D,直径仅有23nm,Sf值也小于5.0,而密度则高达1.055kg/L,该患者LDL组成分析表明,胆固醇酯的含量明显降低,ApoB含量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磷脂和非酯化胆固醇含量基本不变。另外,HyperApoB患者往往合并血清Lp(α)水平升高,而PROCAM研究中心则认为血清Lp(α)水平与ApoB或ApoA-Ⅰ的浓度变化无关。 大量研究显示HyperApoB患者体内LDL受体活性是正常的,并认为LDL-ApoB的增加是大量VLDL-ApoB的继发性改变。于是,许多实验室开始研究HyperApoB患者ApoB的分子或基因变异情况,Gavish应用ApoB的单克隆抗体封闭ApoB的某种抗原点位,发现LDL-ApoB的浓度。但大规模遗传连锁分析还没有确认HyperApoB患者同ApoB基因所在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而且Johns Hopkins冠心病研究小组也没有发现ApoB的影响变异与HyperApoB之间存在某种密切关系。 从目前资料来看,ApoB的基因变异或缺失似乎对HyperApoB的影响甚微,无法解释HyperApoB的各种表型。已发现HyperApoB每一种表型都存在于两种代谢障碍。其一,肝组织大量合成VLDL,致使致密的LDL水平升高,Teng用ApoB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封闭致密和疏松的LDL微粒,发现致密的LDL与LDL之间向乎无反应,而疏松的LDL微粒与LDL受体之间的高亲和力下降,致使LDL表面的ApoB重新分布。来自动物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也证实疏松的LDL很容易从血液循环中清除,而致密LDL常需要很长时间。Kwiterovich认为致密LDL可能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从血液中清除,这种代谢方式将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胆固醇酯在血管壁的沉积,但研究结果出乎意料,来源于HyperApoB患者体内的LDL并不能促进正常人或HyperApoB患者单核源性巨噬细胞大量合成胆固醇酯。而且Knight等也没有发现单核源性巨噬细胞优先吸收和降解HyperApoB患者的致密LDL。其二,从饮食中摄入的脂肪经乳糜途径延迟,血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明显升高。Sniderman等的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摄取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的能力下降,可能是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而游离脂肪酸则诱导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装配VLDL的载脂蛋白B。 由于血清碱性蛋白与脂代谢密切相关,而HyperApoB的发病机制又无法从ApoB的基因变异、LDL受体和清道夫受体水平上找到合理的解释,许多实验室已将目光转入血清碱性蛋白质的研究上,并试图解开HyperApoB的发病机制。尽管目前的研究水平仍停留在对碱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探讨上,但Kwiterovich已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HyperApoB的生化特征从碱性蛋白质及其受体的角度作出了大胆的假设,如图7-3所示。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dongmaizhouyangyinghua/dongmaizhouyangyinghua039.jpg[alt]HyperApoB病理假说图解[/alt][/img] 图7-3 HyperApoB病理假说图解 综上所述,三种血清碱性蛋白质所具有酰化剌激活性确实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血浆脂质、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及HyperApoB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但其确切的生化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血清碱性蛋白质与补体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碱性蛋白的组织特异性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