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电诊断(Electrodiagnosis)
电诊断是应用定量的电流刺激神经或(和)肌肉,观察它们的电兴奋性,以判定周围神经和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康复诊断方法。常用的电诊断有直流-感应电检查和强度时间曲线测定。 [b]一、直流感应电检查[/b] (一)设备与方法 直流感应电疗机和电极 直流感应电疗机 即理疗科日常治疗用的直流感应电疗机。这种电疗机可输出平稳直流电和感应电,感应电或为线圈蜂鸣器感应产生的,或用电子管振荡电路产生类似感应电的强直电流。 电极 刺激电极有单头和双头两种(图3.2.3)。单头电极(主电极)是一个绝缘手柄上装着一个直径约1cm的圆形金属头,上包5~6层纱布,手柄上装着手动断续器。双头电极是在附有断续器的绝缘手柄上,装上彼此分开的、可以任意调节距离的两个等大的(直径约1cm)或一大一小的刺激电极。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1.jpg[alt]手动断续电极[/alt][/img] 图3.2.3 手动断续电极 a-单极b-双极 运动点就是当电流刺激肌肉或支配该肌肉的神经时,最易引起兴奋的部位。运动点可分为神经运动点和肌肉运动点。正常肌肉的运动点常为近肌腹区运动神经进入肌肉的接点部位。神经运动点为神经的解剖部位最表浅而接近皮肤处。一条较长的神经可以有几个运动点。寻出运动点是电诊断的基本要求,图3.2.4-8表明各主要运动点的位置,参照这些图易于找到需要的运动点。但人体解剖部位各有差异,所以一般要先用感应电来刺激寻找,刺激电极在一定范围内慢慢移动并仔细观察,反应最强处则为运动点。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2.jpg[alt]面部的运动[/alt][/img] 图3.2.4 面部的运动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3.jpg[alt]上肢前面的运动点[/alt][/img] 图3.2.5 上肢前面的运动点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4.jpg[alt]上肢后面的运动点[/alt][/img] 图3.2.6 上肢后面的运动点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5.jpg[alt]下肢前面的运动点[/alt][/img] 图3.2.7 下肢前面的运动点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6.jpg[alt]下肢后面的运动点[/alt][/img] 图3.2.8 下肢后面的运动点 为了迅速准确地找到运动点,必须熟练掌握神经与肌肉的解剖学,了解神经走向与分布,以及肌肉的起止部位,肌肉的收缩功能和所出现的动作。 检查方法 检查时,如用单极测定,则一个100~200cm[SB]2[/SB]的直流电疗用的衬垫电极作为次电极,置于肩胛间区或腰部。如果应用单极法引起邻近肌肉收缩,有碍观察,则应改用双极法。用两个等大的电极检查时,两头分别置于以运动点为中心的两端,两者的距离不宜小于2~4cm。用一大一小的电极检查时,小电极置于运动点上,大电极按肌肉纵轴置于运动点之上方或下方。先用感应电在健侧找到运动点,观察最小而可见的收缩反应,求得阈值。随即以直流电阴极和阳极分别进行刺激,求得阴极和阳极的阈值,记录结果。继之,在患侧用同样方法进行测定,并同健侧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于瘫痪肌肉,对感应电刺激的反应可能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这时可用直流电阴极和阳极来寻找运动点。在寻找运动点时,可用较大的电流强度,确定运动点后,重复刺激数次来减低皮肤电阻,然后逐渐减小电流强度,求得准确的阈值。 注意事项 1.室内温暖,光线明亮,能清晰地观察最小的肌肉收缩反应。确定与对比阈值时,所观察收缩反应的程度应保持一致。 2.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电检查前要了解病史,进行必要神经系统检查,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电检查。 3.向患者说明有关事项,要求患者密切配合检查。检查时,患者全身自然放松,体位要舒适,被测肢体肌肉必须处于完全放松状态。例如,检查大腿前面时,取仰卧位,用枕头支托腘窝处;测下肢屈侧时,取俯卧位,用枕头支托踝关节部位。 4.电刺激时,电极与运动点位置要保持密切接触,不可移动,但同时电极压力不宜过重,按压手动开关时,电极不要随之往下压,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5.必须熟悉每块肌肉收缩所出现的微细动作,否则容易产生误认而导致判断错误,特别是待测肌肉有变性反应存在,对电流刺激的兴奋性显著降低而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时,邻近肌肉出现收缩反应。切不可将邻近肌肉的收缩反应当作待测神经或肌肉的反应。 6.电检查过程中,必须十分耐心仔细,有疑问时,要反复对比观察。如果肉眼难于观察,可通过手摸肌健的活动来配合,尤其对幼小患儿的电检查,更须耐心,必要时,可另约时间复查。 (二)结果分析 直流感应电诊断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电流的阈值、肌肉收缩性质和极性反应等。 正常反应 以感应电(或强直流电)刺激正常的神经或肌肉运动点时,当电流达到阈值,即可引起肌肉完全的强直性收缩,在通电期间,收缩持续存在。直流电阴极或阳极刺激正常神经或肌肉时,当电流强度达到阈值,在通电瞬间都出现一次“闪电样”快速的收缩,并立刻消失。阳极通电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比阴极的弱,如阳极通电时要使所引起的收缩反应与阴极通电时的反应相等,则电流强度要为阴极的1.5~2.5倍。断电时在阳极下有时出现收缩反应。但其幅度较小,而阴极下则不易出现收缩反应。人体两侧同名运动点的阈值大致相等,如超过0.5-1倍的量,则认为是异常。国内外有人测出各运动点的直流电刺激阈值,可供电诊断时参考。 异常反应 1.量的变异 (1)兴奋性亢进 使用较小的电流强度刺激神经肌肉,即可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即阈值明显降低,则被认为是兴奋性亢进。可见于如下疾病: ①手足搐搦症:对两种电流或只对直流电反应亢进。癔病性抽搐无亢进现象,可作鉴别。 ②痉挛素质:用直流电阴极刺激正中神经或腓神经,其阈值常在0.7mA以下。 ③中枢性麻痹的早期、舞蹈病等。 ④某些周围神经疾病的早期,可出现对直流电或两种电流的兴奋性亢进。 (2)兴奋性减退 即阈值升高。肌肉收缩形态和极性法则无异常。常见于如下疾病: ①废用性肌萎缩 ②中枢性麻痹的晚期 ③肌源性肌萎缩症 ④周期性麻痹发作期间 ⑤缓慢性神经源性肌萎缩。如果前角细胞疾病引起的肌萎缩,其经过极为缓慢,在肌肉中尚有部分未被侵犯时,仅表现为兴奋性减退。但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直到晚期,对感应电的反应电的反应减弱不很明显,却可能出现直流电极性代置现象,称为“混合反应”。 2.质的变异 质的变异系指电刺激时,肌肉的收缩状态发生变化,表现为断电后肌肉不立即松弛(肌强直性反应)或易于产生疲劳(肌无力反应),而阈值和收缩反应性质则无异常。 肌强直性反应 先天性肌强直病对感应电引起的肌肉收缩,断电后还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钟,对直流电阴极刺激,也在断电后继续收缩数秒钟。 肌无力反应 重症肌无力患者,用电刺激其眼轮匝肌时,肌肉收缩反应正常,若连续刺激,则肌肉收缩反应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整个过程约1~2分钟。休息片刻后,再次连续刺激,将重新出现上述现象。 3.电变性反应 周围运动神经元因疾病或创伤而受损,从而引起神经和肌肉对电刺激反应的量和质的变化,人们认为这是神经轴索发生变性的结果,所以称为电变性反应。按严重程度可分为部分,完全和绝对变性反应三种。 (1)部分变性反应 感应电和直流电刺激神经时,肌肉收缩反应均减弱,所用的电流强度也较大。感应电刺激肌肉引起的收缩反应也明显减弱,也需要较大的电流强度,特别重要的是肌肉对直流电的刺激除需要较大的电流强度外,肌肉收缩反应较缓慢,而不是“闪电样”收缩。阴阳极刺激无倒置现象。 (2)完全变性反应 感应电或直流电刺激神经时,都不能引起收缩反应。感应电刺激肌肉也无反应。直流电刺激肌肉,需要明显加大电流才能引起收缩反应,而且反应很弱,特别是肌肉收缩反应很缓慢,呈蠕动样收缩,(图3.2.9)。阴阳极值接近或倒置。此外,肌肉运动点可能向远端移位。[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7.jpg[alt]肌肉的电反应[/alt][/img] | 图3.2.9 肌肉的电反应 G-间断直流电刺激时,正常肌肉单一灵敏的收缩 F-感应电流刺激时正常肌肉痉挛性收缩 R.D-变性反应时间断直流电刺激时肌肉缓慢微弱的收缩. |
反应 | 感应电 | 直流电 | |
正常反应 | 神经 | 强直性收缩 | 单个闪电样收缩 CCC>ACC |
肌肉 | |||
部分变性反应 | 神经 | 反应减弱 | 反应减弱 CCC≥ACC |
肌肉 | 反应减弱,收缩缓慢 | ||
完全变性反应 | 神经 | 反应消失 | 反应消失CCC≤ACC |
肌肉 | 反应减弱,蠕动样收缩 | ||
绝对变性反应 | 神经 | 反应消失 | 反应消失 |
肌肉 |
反应 | 预计恢复期 | 恢复程度 |
无变性反应 部分变性反应 完全变性反应 绝对变性反应 | 3~6周 3~6月 6~10月(可达2年) - | 完 全 完 全 多为部分恢复 不能恢复 |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8.jpg[alt]正常强度时间曲线[/alt][/img] |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liliaoxue/liliaoxue039.jpg[alt]强度时间曲线[/alt][/img] |
图3.2.10 正常强度时间曲线 | 图3.2.11 强度时间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