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
急性扁桃体炎(acute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中医称为“乳蛾”、“喉蛾”或“莲房蛾”。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erbiyanhouwaikexue/erbiyanhouwaikexue141.jpg[alt]急性扁桃体炎[/alt][/img] 急性扁桃体炎 【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虽因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卡他性,隐窝性及滤泡性扁桃体炎等三型,但就诊断和治疗而言,可分为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两种。 (一)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 (二)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检查】 急性病客,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根据局部检查可见到不同类型扁桃体炎有不同表现。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含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咽部彩图)。 【诊断及鉴别】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一般都具有典型之临床表现,故不难诊断。血、尿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咽拭子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对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其重要意义。须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溃疡膜性咽峡炎、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鉴别。(表6-1) 【并发症】 (一)局部并发症:炎症可向周围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蜂窝织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也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急性颈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等。 (二)全身并发症:多认为系变态反应所引起,可并发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湿热,急性血管球性肾炎,心肌炎,关节炎等,应特别警惕心肌炎病人的突然死亡。 【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止痛退热,服磺胺类或抗生素控制感染。凡恶寒、高热、脉浮、无汗者可用甘桔汤(甘草、桔梗、银花、马勃)或麻杏石甘汤。凡高热、无恶寒、口干,舌燥、脉数而浮者可用甘露饮(天冬、麦冬、生地、石斛、茯苓、楷杷叶、茵陈、甘草、熟地、枳壳)。 表6-1 急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 咽白喉 | 溃疡膜性咽峡炎 | 猩红热 | 流行性出血热 | 血液病 | |
发病 | 突然 | 较缓 | 较缓 | 突然 | 突然 | 较缓 |
体温 | 骤然升高39~40°C | 略高 | 略高 | 最高40~41°C | 升高38~40°C | 略高或高热 |
全身症状 | 恶寒、高热、头痛、背痛及四肢酸痛、面色红润、脉搏快而有力 | 精神萎糜,面色苍白,常呕吐,尿有蛋白 | 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较重 | 很重,可有呕吐,12~48小时出现皮疹,3~5天出现杨梅舌 | 全身酸痛,面及上胸部潮红,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出血点,WBC↑异常淋巴、尿蛋白(+ +) | 病程长、血象改变明显 |
咽痛 | 较重 | 较轻 | 一侧较剧 | 可轻可重 | 轻 | 较轻 |
咽部体征 | 咽红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白膜不与组织粘连、易擦掉 | 灰白色白膜覆盖扁桃体常蔓延咽腭弓,不易擦去 | 灰黄色膜,分布扁桃体与咽峡、易擦去、其下有溃疡 | 咽部充血黄灰色伪膜易擦去 | 咽部出血 | 扁桃体、舌腭弓有可坏死性溃疡,表面附黄褐色膜 |
致病细菌 | 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 白喉杆菌 | 梭状杆菌及螺旋体 | 溶血性链球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