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分泌部

外分泌部为浆液性复管泡状腺。小叶间结缔组织中有导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b]1.腺泡[/b]腺细胞呈锥体形,细胞底部位于基膜上,基膜与腺细胞之间无肌上皮细胞。腺细胞具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基部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故在HE切片上,此处胞质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位近基底部。细胞合成的蛋白质(酶的前体),经高尔基复合体组装于分泌颗粒(酶原颗粒)内。颗粒聚集于细胞顶部(图13-5),其数量因细胞功能状态不同而异,饥饿时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进食后细胞释放分泌物,颗粒减少。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zuzhixueyupeitaixue/zuzhixueyupeitaixue245.jpg[alt]小鼠胰腺细胞电镜像 [/alt][/img] 图13-5 小鼠胰腺细胞电镜像×12000 S分泌颗粒,RER粗面内质网,M线粒体,Lu腺腔,TJ紧密连接 (上海医科大学电镜室供图) 胰腺腺泡腔面还可见一些较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细胞质染色淡,核圆形或卵圆形。泡心细胞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图13-6)。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zuzhixueyupeitaixue/zuzhixueyupeitaixue246.jpg[alt]胰腺腺泡模式图 [/alt][/img] 图13-6 胰腺腺泡模式图 示泡心细胞与闰管 [b]2.导管[/b]腺泡以泡心细胞与闰管相连,胰腺的闰管长,无纹状管,闰管逐渐汇合形成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汇合成小叶间导管,后者再汇合成一条主导管,贯穿胰腺全长,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闰管腔小,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结构与泡心细胞相同。从小叶内导管至主导管,管腔渐增大,单层立方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主导管为单层高柱状上皮,上皮内可见杯状细胞。 [b]3.胰液[/b] 胰液为碱性液体,Na[SB]+[/SB]、K[SB]+[/SB]、Ca[SB]2+[/SB]、Mg[SB]2+[/SB]、HCO[SB]-[/SB][XB]3[/XB]、HPO[XB]4[/XB][SB]2+[/SB]等,其中以碳酸氢盐含量最高,胰液中的多种消化酶由腺泡细胞分泌,如胰蛋白酶、胰糜蛋白酶、多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胆固醇脂酶、DNA酶、RNA酶等,它们分别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腺泡细胞分泌的酶有的是以酶原形式排出,如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它们排入小肠后被肠肽酶激活成为有活性酶。腺细胞还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防止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致活,若这种内在机制失调或某些致病因素使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可致胰腺组织分解破坏,导致急性胰腺炎。 胰腺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随血管进入胰腺,其末梢分布于腺泡,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酶分泌,交感神经兴奋使分泌减少。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些激素也参与对胰腺分泌的调节,如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小导管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盐,胰液量增多;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可促进腺泡细胞分泌大量消化酶,但胰液量不增多;胃泌素也有促进胰酶分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