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Hp检测方法进展

传统的Hp诊断方法为胃粘膜活检组织细菌分离培养、胃粘膜病理组织染色检菌、胃粘膜尿素酶活性测定,均需经胃镜取材,病人较痛苦,且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易受检验人员技术、培养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用于多次随访观察时,不易被病人接受。[SB]14[/SB]C呼吸试验、[SB]13[/SB]C呼吸试验和[SB]15[/SB]NH[XB]4[/XB][SB]+[/SB]排泄试验是一系列简单、精确、敏感的非侵入性Hp检查方法,均为利用Hp具有很高尿素酶活性,可分解[SB]15[/SB]N、[SB]13[/SB]C和[SB]14[/SB]C标记的尿素而产生NH[XB]4[/XB][SB]+[/SB]和CO[XB]2[/XB]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SB]14[/SB]CO[XB]2[/XB]的放射性强度或呼出气体及尿液中[SB]13[/SB]C和[SB]15[/SB]N的丰度来判断胃肠道中Hp的存在,特别是[SB]13[/SB]C呼吸试验和[SB]15[/SB]NH[XB]4[/XB][SB]+[/SB]排泄试验均为非放射性检查方法。这些方法均已用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并受专用试剂及特殊检测设备仪器的限制,国内尚较少采用。在以上的多种方法中,无论是侵入性的还是非侵入性的,其可靠程度均受到胃粘膜中Hp的数量的明显影响,在普遍接受抗Hp治疗(特别是不规则Hp治疗)的国家或地区,其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降低,这种现象在我国目前的大、中城市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感染Hp者机体会产生较高滴度的循环抗体,特别是IGG类抗体,并可在Hp清除一段时间后滴度明显下降,ELISA和免疫印迹法已被用于Hp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在第一代Hp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在第一代Hp血清学方法中应用的抗原为Hp全菌、全菌超声破碎物或全菌酸提取物,其鞭毛蛋白等与空肠弯曲菌等有交叉抗原成分存在,诊断的假阳性率高。由于在第二代Hp血清学方法中采用了纯化的Hp抗原成分,如高分子量蛋白抗原或某一单一抗原成分,提高了Hp血清学诊断的特异性。从病人分离到的Hp均含有大量的尿素酶蛋白,这种蛋白抗原可引起机体很强的免疫反应,尿素酶蛋白抗原的纯化及其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血清学诊断方法由于简单、经济、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很适合于Hp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是用于大面积流行病学调查及多次随访调查,其结果也不易受近期内抗生素应用的影响。染色体DNA酶切图谱分析和全菌蛋白电泳分析被用于Hp同源性的检测,两种方法均同样可靠。探针技术及PCR技术的应用为Hp菌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已知Hp尿素酶结构基因作为特异性探针检测Hp是可行的,并已有根据编码种特异性抗原的基因而设计的探针的应用。在PCR技术中,通过采用某些经特别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避免了某些相关菌的同源序列,提高了PCR的特异性。如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p尿素酶A或B基因中的部分基因片段,使标本中Hp检出的敏感性提高到了10个菌量级,并达到100%的特异性。由于PCR检测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成功地检测人类粪便、唾液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Hp提供了一种手段,并将有助于对Hp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确证。 总之,Hp的流行病学研究将成为今后对Hp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进一步弄清Hp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一系列问题,对有效地在整个人群中控制和预防Hp感染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大量Hp感染流行病学的研究的深入开展,将会逐步提示Hp感染流行病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