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一种常见的以肾小管、肾盂和肾间质为主的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9~10倍。临床上常有发热、腰部酸痛、血尿和脓尿等症状。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种。
[b]【病因和发病机制】[/b]
肾盂肾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肾组织和尿液中都可培养出致病菌。引起肾盂肾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数为大肠杆菌,约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也可由其他细菌或霉菌引起。急性肾盂肾炎常为单一的细菌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多为两种以上细菌和混合感染。
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
1.血源性感染细菌由体内某处感染灶侵入血流,随血流到达肾。这种肾盂肾炎可以是全身脓毒血症的一部分。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多见,两侧肾可同时受累。
2.上行性感染下泌尿道的炎症,如尿道炎或膀胱炎时,细菌可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的淋巴管上行到肾盂,引起肾盂和肾组织的炎症。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病变可累及一侧或两侧肾。大多数肾盂肾炎为上行性感染。
血源性感染较少见。一般多发生于有输尿管阻塞,体质虚弱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上行性感染最多见,细菌引起上行性感染,首先要能在尿道粘膜停留繁殖。大肠肝菌细胞膜表面的ρ-菌毛可通过与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粘附在尿道粘膜表面,停留繁殖,对引起上行性感染起重要作用。
尿路的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尿流不畅引起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感染、繁殖,对肾盂肾炎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正常时,机体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包括膀胱内不断有尿液流动,可将进入膀胱的少量细菌稀释冲刷,使之不易在膀胱内停留生长。此外,膀胱粘膜能产生局部分泌型抗体IgA,有抗菌作用。膀胱粘膜内的白细胞也可吞噬杀灭细菌。因此少量细菌进入膀胱后不能生长,膀胱内的尿液无菌。但尿液又是良好的培养基,当某些因素使机体的防御机能削弱时,细菌得以侵入和生长繁殖,引起肾盂肾炎。因此泌尿道结石、前列腺肥大、妊娠子宫和肿瘤的压迫,尿道炎症和损伤后的瘢痕狭窄,以及肾盂输尿管畸形或发育不全等引起尿路阻塞时,容易发生肾盂肾炎。
导尿、膀胱镜检查和其他尿道手术、器械操作等有时可将细菌带入膀胱,并易损伤尿道粘膜引起感染,诱发肾盂肾炎。尤其是留置导尿管的使用,应注意严格灭菌和掌握使用指征。
膀胱输尿管返流是导致细菌由膀胱进入输尿管和肾盂的重要途径。正常人输尿管斜行穿过膀胱壁,在壁内的斜行部分可起瓣膜作用,当排尿膀胱内压增高时,压迫该部输尿管,可阻止膀胱内的尿液返流。如膀胱三角区发育不良,张力减弱,输尿管在膀胱壁内斜行部分过短,输尿管开口异常等,可发生膀胱输尿管返流。此外,下泌尿道梗阻,膀胱功能紊乱,尿道炎,膀胱炎等也可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使细菌进入输尿管和肾盂,引起感染,返流是细菌由膀胱进入肾组织最常见的途径。
女性尿道短,上行性感染机会较多。此外,妊娠子宫压迫输尿管可引起不完全梗阻;黄体酮可使输尿管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容易引起尿滞留,都可诱发感染。同时,男性前列腺液含有抗菌物质,故女性肾盂肾炎发病率比男性高。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和截瘫等全身抵抗力低下时常并发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