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和抗疟药的作用环节
[b]使人致病的疟原虫主要有三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后二者又称良性疟。[/b]
疟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和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见图45-1)。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yaolixue/yaolixue191.jpg[alt]疟原虫生活史和各类抗疟药的作用部位[/alt][/img]
图45-1 疟原虫生活史和各类抗疟药的作用部位
[b]1.人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 可分为以下各期:[/b]
(1)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受感染按蚊叮咬人时,将其唾液中的子孢子输入人体。要30分钟内子孢子即侵入肝细胞中开始其红细胞前期发育和裂体增殖。经过10~14天,生成大量裂殖子。此期不发生症状,为疟疾的潜伏期。对此期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乙胺嘧啶,可起病因预防作用。
(2)红细胞内期: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在肝细胞内生成的大量裂殖子破坏肝细胞而进入血液,侵入红细胞,经滋养体发育成裂殖体,并破坏红细胞,释放出大量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再加上红细胞破坏产生的大量变性蛋白,至一定程度,刺激机体,引起寒战、高热等症状。从红细胞内逸出的裂殖子又复进入红细胞进行发育。如此周而复始,每完成一个无性生殖周期,引起一次症状发作。不同种的疟原虫完成无性生殖周期所需时间不同:恶性疟36~48小时,间日疟48小时,三日疟72小时。对此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氯喹、奎宁、青蒿素等,有控制症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作用。
(3)继发性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原虫在进行红细胞内期无性生殖时,在肝细胞内仍有疟原虫生长、发育。此时肝细胞内疟原虫的来源尚无定论。有认为来源于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生成的裂殖子。但近又证明,间日疟原虫的子孢子在遗传学上有不同的两个型,即速发型子孢子和迟发型子孢子。它们同时进入肝细胞,速发型子孢子完成原发性红细胞外期后,即全部由肝细胞释放,进入红细胞内期。而迟发型子孢子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称休眠子),然后才开始并完成其红细胞外期裂体增殖,并向血液释放裂殖子,引起间日疟复发。能杀灭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的药物,如伯氨喹,对间日疟有根治(阻止复发)作用。恶性疟和三日疟原虫无继发性红细胞外期,故无须用药进行根治。
[b]2.雌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阶段[/b] 红细胞内期疟原虫一方面不断进行裂体增殖,同时也产生雌、雄配子体。按蚊在吸入血时,雌、雄配子体随血液进入蚊体。二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接传染源。能抑制雌、雄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的药物,如乙胺嘧啶,则有控制疟疾传播和流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