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有效的换气不仅取决于肺泡膜面积与厚度、肺泡总通气量与血流量,还要求肺泡的通气与血流配合协调。肺部疾病时肺的总通气量与总血流量有时可以正常,但通气与血流的分布不均匀以及比例的严重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却可使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换气。这是肺部疾病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的机制。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binglishenglixue/binglishenglixue090.jpg[alt]正常人与肺泡膜增厚时肺循环中血红蛋白氧合的时间过程[/alt][/img]
图13-2 正常人与肺泡膜增厚时肺循环中血红蛋白氧合的时间过程
①休息时红细胞经过肺毛细血管的时间;
②运动时红细胞经过肺毛细血管的时间
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肺泡每分通气量(V[XB]A[/XB])每分约为4L,肺血流量(Q)约为每分5L,二者的比率(V[XB]A[/XB]/Q)约为0.8左右。但是即使在健康人,肺的各部分通气与血流的分布也都不是均匀的。直位时,肺泡的通气量和血流量都是自上而下递增的,而血流量的上下差别更大,其结果是各部肺泡的V/Q比率自上而下递减。在正常青年人V[XB]A[/XB]/Q比率的变动范围自上而下约为0.6~3;随着年龄增大,变动范围扩大。尽管如此,PaO[XB]2[/XB]和PaCO[XB]2[/XB]最终仍可维持在正常范围。肺部疾病时,若肺泡通气不足与血流量减少发生于同一部位(如肺叶切除、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其功能可由其余的健肺以适当的比例加强通气与血流来代偿,因而对换气功能影响可以不大。但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时肺泡通气和血流量的改变多不相平行配合,使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或增高,而且V[XB]A[/XB]/Q比率的变动范围也扩大,因而使肺泡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不能保证有效的换气而导致呼吸衰竭。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或狭窄性病变,以及肺与胸廓顺应性降低在肺的各个部分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不是均匀一致,而是轻重不一的。因此都可导致肺泡通气分布的严重不均。如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无相应减少甚至还增多,即V[XB]A[/XB]/Q比率降低,则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便掺入动脉血内。这种情况类似肺动-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增加。正常成人由于肺内通气分布不均形成的功能性分流约仅占肺血流量的3%。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严重时,功能性分流明显增加,可相当于肺血流量的30~50%,因此可以严重地影响换气功能而导致呼吸衰竭(图13-3(3))。
(二)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某些肺部疾患,如肺动脉压降低、肺动脉栓塞、肺血管受压扭曲和肺壁毛细血管床减少等时,V[XB]A[/XB]/Q比率增高。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吸入的空气没有或很少参与气体交换,因而与气道的情况类似,即犹如增加了肺泡死腔量,故这种情况又称死腔样通气。此时肺脏总的有效通气量必然减少,因而也会引起血气异常。正常人的生理死腔量(V[XB]D[/XB])约占潮气量(V[XB]T[/XB])的30%,上述疾病时可使死腔气量明显增多,V[XB]D[/XB]/Q[XB]T[/XB]可高达60~70%(图13-3(4))。
总之,在通气分布不均或血流分布不均以及通气和血流配合不当时,有的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明显降低,可低至0.01;有的肺泡通气血流比率明显增高,可高达10以上,也有的仍接近0.83,各部分肺泡的V/Q比率的变动范围明显扩大,严重偏离正常的范围。这样就可引起换气障碍并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binglishenglixue/binglishenglixue091.jpg[alt]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模式图[/alt][/img]
图13-3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