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致热原的作用部位

哺乳类动物和人类的体温相对恒定,是依赖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维持的。视前区-前下脑(preoptic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次级部分是延脑、桥脑、中脑和脊髓等。当POAH进行正常活动时,次级中枢退居次要或备用地位。而当POAH失去活动(如被病灶或人工破坏)时,次级中枢可能取代之而发挥积极作用。无论对体温调节或致热原的反应,可能都是如此。 至于致热原(包括ET或LP)的作用部位,迄今尚难确定。许多实验证明,在脑内存在着对ET或LP起反应的敏感区。用直接微量注射的方法显示,这种敏感区正好集中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其它中枢部位的敏感性较低或不敏感。因此,只要有小量ET或LP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就有可能作用于敏感区而引起发热效应。目前还未有证据可以表明,ET或LP能作用于外周温度感受器或其它外周调温结构而引起发热。 由于ET的分子量很大,LP的分子量较小,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循环ET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POAH,LP则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POAH。其实至今对此仍不能最后肯定或否定。关于ET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前文已有论述。关于LP,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其作用部位可能位于血脑屏障外的脑血管区。这个特殊部位,称为下丘脑终板血管器(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OVLT)位于第三脑室壁的视上隐窝处(图4-2)。这里的毛细血管属于有孔毛细血管,LP可能通过这种毛细血管而作用于血管外周间隙中的巨噬细胞,由后者释放介质再作用于OVLT区神通元(与POAH相联系)或弥散通过室管膜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而作用于POAH的神经元。这种主张也有待进一步验证。 [img]https://baike.zhuayao.net/Uploads/zyzy/lilunshuji/binglishenglixue/binglishenglixue013.jpg[alt]OVLT在发热病学中的作用示意图[/alt][/img] 图4-2 OVLT在发热病学中的作用示意图(引自Stitt,1986) 近年来新发现的三种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尚待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