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湿

有出于天气者,雨露是也;出于地气者,泥水是也;由饮食者,酒浆生冷是也;由人事者,汗衣卧湿,如小儿澡浴便溺衣褓不干是也。然所因虽异,总由脾气之虚。治法有二,一曰湿热、一曰寒湿尽之矣。病而发热者,为湿热,宜清宜利;病而多寒者,为寒湿,宜燥宜温。 [b]柴苓汤[/b] 治发热身重,多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洪滑,是湿热。 柴胡(钱半) 人参 黄芩 制半夏 漂白术 猪苓 泽泻 茯苓(各一钱) 青化桂 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热服。 若大小便秘,兼用外治法,见后“二便不通”。 [b]茵陈五苓饮[/b] 治中湿发黄作热,小便赤涩。 茵陈(二钱) 漂白术(一钱) 赤苓(钱半) 猪苓 泽泻(各一钱) 青化桂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以上皆治湿热。 [b]胃苓汤[/b] 治寒湿头重体重,往来寒热,胀满泄泻。并可和水土,调脾胃。 漂苍术 浓朴(姜炒) 广皮 白术(土炒) 云苓 猪苓 泽泻(各一钱) 青化桂 炙草(各五分)生姜(三片) 水煎食前服。如兼吐呕,加藿香、砂仁各八分。 [b]五皮饮[/b] 此方合胃苓汤,专治中湿浮肿,神效。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桑白皮 五加皮(各二钱) 灯芯(十根) 大枣(三枚) 水煎,空心服。 若合胃苓汤,服数剂不效,必用温补,如理中汤、八味丸,宜择用之。 [b]八味丸[/b] 熟地(八两) 山药(炒) 云苓(各四两) 山茱 丹皮(酒炒) 泽泻(各二两) 附子(熟,两半) 肉桂(去粗,一两) 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开水下。 [b]理中汤[/b] 见上“非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