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胆章

疸分阴阳,而总以湿得之。阳疸者,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相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变赤,其色明,阳主明,治在胃。阴黄者,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蕴于皮肤,黄如熏,其色晦,阴主晦,治在脾。黄胆者,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 黄胆分五名固有,黄汗女劳湿热酒。总归湿热相郁蒸,脾胃兼虚为日久。茵陈五苓散主之,随病增减方堪施。病久腹胀兼黑色。此为不治先当知。 [b]谷疸[/b](不宜下犯足太阴,防变胀) 猪肚丸 猪肚 苦参 白术 牡蛎 又方 绵茵陈 茯苓皮 蔻仁 花粉 枳实 苦桔梗 [b]疸后郁伤心脾[/b] 用归脾丸 [b]酒疸[/b] 四君子汤加陈皮 白芍 当归 柴胡 生姜 大枣 陈参曰∶酒客多蕴热,宜先清中分利,后顾脾阳。 [b]湿热郁蒸黄胆[/b] 湿在上宜辛散法,取以风胜,防己、大豆卷、苡仁、银花、滑石、生牡蛎、枳实、法半夏、姜汁。 湿在下宜苦泄法,取以淡渗,黄柏、赤小豆、石膏、杏仁、山栀、连翘、通草、花粉。 [b]疸变肿胀[/b] 大腹皮 海金沙 粉猪苓 鸡肫皮 紫川朴 川通草 [b]黄胆,脉络瘀热,此与水谷气交蒸[/b] 河间金铃子散加枳实 柴胡 半夏 黄芩 山栀 谷芽 [b]黄胆脾液外越[/b](夏热泄气。脾虚为黄,非湿热之疸) 人参 白扁豆 茯神 炙草 怀山药 米仁 何书田曰∶脉弦胁痛少阳未罢,仍主和。渴饮水浆阳明化燥,急当泻热。如狂蓄血主攻,汗后溺血主补。表虚者实卫,里虚者建中。女劳有秽浊,始以解毒,继之滑窍,终当峻补肾之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