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病章

张仲景五饮互异,其要言不烦,当以温药和之。仲景云∶脉沉而弦属饮,面色鲜明属饮,饮家咳甚当治其饮,不当治咳。仲景外饮治脾,内饮治肾。《内经》云∶不得卧,卧则喘甚痹塞,乃肺气之逆乱也。着枕咳呛,如上气不下,下必冲上逆,其痰饮伏于至阴之界。肾脏络病无疑。昔肥今瘦为饮人身怪病皆痰甚,脾胃虚弱湿不渗。湿热相蒸逆生痰,游行到处皆成病。脾气散精津液生,为气为血体丰盛。或感气郁湿热风,津液皆化为痰饮。痰随气升先治气,气升属火降火胜。实脾燥湿是良方(实脾饮用苍术、木瓜、香附、甘草、川朴、木香、腹皮、白蔻、大枣、生姜,因痰生于脾胃也),降火顺气能接命。古人总用二陈汤,随病加减如神应。有火益以栀芩连,降气苏壳苁蓉顺。头疼鼻塞是挟风,紫苏羌活防风进。面红咳喘咯不出,卒倒痰涎为痫痉。热痰青黛芩连蒌,花粉知母桔梗入。身重疲倦名挟湿,面目浮肿气喘急。脉形濡滑为湿痰,燥湿健脾苍白术。吐咯不出痰硬极,动则气喘名夹郁。右脉沉滑左手平,星蒌附(香附)贝兼海石。呕吐恶心胸痞塞,遇寒则甚滑迟脉。寒痰治用肉桂姜,益智款冬细辛吃(细辛不可轻用)。猝倒仆地不知人,角弓反张风痰立。黑卜白附半天麻,僵蚕牙皂兼竹沥。恶心呕吐口咽酸,胸膈饱闷为夹食。右关紧滑名食痰,平胃面芽楂枳实。气虚须用六君汤,贝母花粉二冬(天冬麦冬)合。血虚须用四物汤,地芍芎归姜汁益。胁痰白芥子青皮,经络滞痰须竹沥(加姜汁)。 [b]感寒引动宿饮上逆[/b] 干姜 桂枝 杏仁 茯苓 苡仁 五味 白芍 半夏 蛤粉 甘草 [b]痰热内闭神昏[/b] 半夏 桔梗 郁金 橘红 菖蒲 枳实 姜汁 竹沥 [b]木火犯中胃火[/b] 二陈汤去甘草,加丹皮、川斛、桑叶、羚角片、连翘、川朴、降香汁、白蒺藜、半夏、橘红。 [b]湿热蒸疾[/b] 茅术 黄柏 栝蒌 枳实 山栀 白蒺藜 黄连 半夏 川朴 橘红 莱菔 降香汁 [b]肾虚多痰[/b](治痰之本) 熟地 茯苓 补骨脂 车前 五味子 淮膝 远志 胡桃肉 枸杞 宜蜜丸。 [b]脾胃阳虚[/b] 六君子汤加木香、益智。《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茯苓、桂枝汤。 [b]寒饮浊邪上冲膻中,不卧迷呆[/b] 南星 姜汁制茯苓 菖蒲 白附 姜汁 炒桂枝 炙草 [b]中虚湿热[/b] 中焦阳气健运不息,阴浊痰涎焉有窃踞之理。二陈加人参、石斛、苡仁、枳实、茯苓。如目黄龈血,不作实热治。 [b]喉痒痰饮挟燥[/b] 杏仁 橘红 天花粉 象贝 茯苓 半夏曲 [b]哮喘伏饮[/b] 小青龙汤去细辛。 [b]气火不降[/b] 二陈汤去甘草,加栝蒌、山栀、郁金、左金丸、枳实、竹沥、姜汁。 [b]胸次清阳少旋,支脉结饮[/b] 头中冷痛,筋脉掣痛,四末时冷。末即支也,《外台》茯苓饮、栝蒌、半夏、桂枝、参、术、枳橘饮、薤白、茯苓、姜汁。 [b]肝络久病,悬饮流入胃络,致痛不已,宜太阳阳明开阖方法[/b] 人参 甘草 煨姜 茯苓 桂枝 南枣 [b]腑中之气开阖失司,最虑中满。夫太阳司开,阳明司阖,浊阴弥漫,通腑即是通阳。仿仲景开太阳法。[/b] 牡蛎 泽泻 干姜 防己 五味 陈曰∶喻嘉言谓浊阴上加于天,非离照当空,气露焉得退避。反以地黄五味阴药附和其阴,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测,当用仲景熟地附配生姜法,扫群阴以驱饮邪,维阳气以立基本。